永不絕望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堅強的意誌。
——高爾基
李·艾柯卡曾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後來又成為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經理。作為一個聰明人,他的座右銘是:“奮力向前。即使時運不濟,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他1985年發表的自傳,成為非小說類書籍中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印刷次數高達150萬冊。
艾柯卡不光有成功的歡樂,也有挫折的懊喪。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苦樂參半。”1946年8月,21歲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車公司當了一名見習工程師。但他對與機器做伴、做技術工作不感興趣。他喜歡和人打交道,喜歡經銷。
艾柯卡靠自己的奮鬥,由一名普通的推銷員,終於當上了福特公司的總經理。但是,1978年7月13日,他被妒火中燒的大老板亨利·福特開除了。當了8年的總經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風順的艾柯卡從來沒有在別的地方工作過,突然間失業了。昨天他還是英雄,今天卻像成了麻風病患者,人人都遠遠地避開他,過去公司裏的所有朋友都拋棄了他,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擊。“艱苦的日子一旦來臨,除了做個深呼吸,咬緊牙關盡其所能外,實在也別無選擇。”艾柯卡是這麼說的,最後也是這麼做的。他沒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個新的挑戰:應聘到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
艾柯卡,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車公司當了8年總經理的事業上的強者,憑他的智慧、膽識和魄力,大刀闊斧地對企業進行了整頓、改革,並向政府求援,舌戰國會議員,取得了巨額貸款,重振企業雄風。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麵額高達8億1348萬美元的支票,交給銀行代表手裏。至此,克萊斯勒還清了所有債務。而恰恰是5年前的這一天,亨利·福特開除了他。
如果艾柯卡不是一個堅忍的人,不是一個敢於接受新的挑戰的人,在巨大的打擊麵前一蹶不振、偃旗息鼓,那麼他和一個普通的下崗職工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正是不屈服挫折和命運的挑戰精神,使艾柯卡成為了一個世人所敬仰的英雄。
黑色波浪中的歌聲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遭遇島嶼和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奧斯特洛夫斯基
1920年10月,一個漆黑的夜晚,在英國斯特蘭臘爾西岸的布裏斯托爾灣的洋麵上,發生了一起船隻相撞事件。一艘名叫“洛瓦號”的小汽船跟一艘比它大10多倍的航班船相撞後沉沒了,104名搭乘者中有11名乘務員和14名旅客下落不明。
艾利森國際保險公司的督察官弗朗哥·馬金納從下沉的船身中被拋了出來,他在黑色的波浪中掙紮著。救生船這會兒為什麼還不來?他覺得自己已經奄奄一息。漸漸地,附近的呼救聲、哭喊聲低了下來,似乎所有的生命全被浪頭吞沒,死一般的沉寂在周圍擴散開去。就在這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靜中,突然——出人意料的,傳來了一陣優美的歌聲。那是一個女人的聲音,歌曲絲毫沒有走調,而且也不帶一點兒哆嗦。那歌唱者簡直像麵對著客廳裏眾多的來賓在進行表演一樣。
馬金納靜下心來傾聽著,一會兒就聽得入了神。教堂裏的讚美詩也從沒有這麼高雅;大聲樂家的獨唱也從沒有這般優美。寒冷、疲勞刹那間不知飛向了何處,他的心境完全複蘇了。他循著歌聲,朝那個方向遊去。
靠近一看,那兒浮著一根很大的圓木頭,可能是汽船下沉的時候漂出來的。幾個女人正抱住它,唱歌的人就在其中,她是個很年輕的姑娘。大浪劈頭蓋臉地打下來,她卻仍然鎮定自若地唱著。在等待救生船到來的時候,為了讓其他婦女不喪失力氣,為了使她們不致因寒冷和失神而放開那根圓木頭,她用自己的歌聲給她們增添著精神和力量。
就像馬金納借助姑娘的歌聲遊靠過去一樣,一艘小艇也以那優美的歌聲為導航,終於穿過黑暗駛了過來。於是,馬金納、那唱歌的姑娘和其餘的婦女都被救了上來。
飛上藍天
奇跡有時候是會發生的,但是你得為之拚命地努力。
——魏茨曼
從事飛行25年的潘·帕特森從未碰到過這種奇怪的事,他麵前這個坐在輪椅裏的年輕人麥克·亨德森——一個四肢癱瘓的人居然想學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