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幸福就在不遠處 (4)(2 / 3)

餐桌上頓時鴉雀無聲。

費利斯一向都覺得奇怪,不論他所說的是什麼東西,父親都不會認為瑣碎。

“尼泊爾的人口。嗯,好。”

接著,他父親看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母親。

母親的回答總是會使嚴肅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尼泊爾?”她說,“我非但不知道尼泊爾的人口有多少,連它在世界上的什麼地方都不知道呢!”當然,這種回答正中父親下懷。

“費利斯,”父親又說,“把地圖拿來,我們來告訴你媽媽尼泊爾在哪裏。”於是,全家人開始在地圖上尋找尼泊爾。

費利斯當時隻是孩子,一點也覺察不出這種教育的妙處。他隻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屋外,去跟小朋友一起玩遊戲。

如今回想起來,他才明白父親給他的是一種多麼生動有力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之中,他們全家人共同學習,一同進步。

費利斯進入大學不久,便決定以教學為終身事業。在求學時期,他曾追隨幾位全國最著名的教育家學習。最後,他完成大學教育,具備了豐富的理論與技能知識,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那些教授教導他的,正是父親早就知道的東西——不斷學習的價值。

追趕太陽的安格斯

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象箭一般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

——席勒

在安格斯讀小學的時候,他的外祖母過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他,安格斯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在學校操場上一圈又一圈地跑著,跑得累倒在地上,撲在草坪上痛哭。

哀痛的日子,斷斷續續地持續了很久,爸爸媽媽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他們知道與其騙兒子說外祖母睡著了(可那總有一天要醒來),還不如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呢?”安格斯問到。

“所有存在於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現在也不能回到你這麼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時間,就永遠不能回來了。”爸爸說。

以後,安格斯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在家裏的庭院裏麵看著太陽一寸一寸地沉到地平線以下,就知道一天真的過完了,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的。

時光飛逝,在安格斯幼小的心靈裏不隻是著急,還有悲傷。有一天,他放學回家,看到太陽快落山了,就下決心說:“我要比太陽更快地回家。”他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氣的時候,看到太陽還露著半邊臉,就高興地跳躍起來,那一天他覺得自己跑贏了太陽。以後他就時常做那樣的遊戲,有時和太陽賽跑,有時和西北風比快,有時一個暑假才能完成的作業,他10天就做完了。那時他三年級,常常把五年級的作業拿來做。

每一次比賽勝過時間,安格斯就快樂得無法形容。

後來的20年裏,他因此受益無窮,雖然他知道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有的時間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時可以快好幾步。雖然那幾步很小很小,但用途卻很大很大。

良心的懲罰

內心的隱痛比外界的災難更殘酷。

——伏爾泰

在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盧梭的《懺悔錄》中,記錄著這樣一件事:

盧梭小時候,家裏很窮,為求生計,隻好到一個伯爵家去當小傭人。伯爵家的一個侍女有條漂亮的小絲帶,很討人喜愛。一天,盧梭趁沒人的時候,從侍女床頭拿走小絲帶,跑到院子裏玩賞起來。

正在這時,一位仆人從他身後走過,發現了盧梭手中的小絲帶,立刻報告了伯爵。伯爵大為惱火,就把盧梭叫到身旁,厲聲追問起來。盧梭緊張極了,心想,如果承認絲帶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會被辭退。以後再找工作,可就更難了。他結巴了好大一會兒,最後竟撒了謊,說絲帶是小廚娘瑪麗永偷給他的。伯爵半信半疑,就讓瑪麗永過來對質。善良、老實的小瑪麗永一聽這事,腦袋頓時懵了,一邊流淚,一邊說:“不是我,決不是我!”而盧梭卻死死咬住了瑪麗永,並把所謂事情的“經過”編造得有鼻子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