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晚上,追隨玄奘已三十多年的高昌籍弟子玄覺,夢見一座高大莊嚴的佛塔突然崩塌了!他驚醒之後,不知這夢預示著什麼,就請教師父。玄奘慈藹地看著這位從高昌就跟隨自己穿越西域、周遊印度,又來到中國的弟子,五味雜陳地說:“這不關你的事,是我將要辭世的預兆。”
第二天傍晚,玄奘在跨越一條小水溝時,不慎跌倒,摔傷了小腿。
玄奘這位曾經將萬丈雪山踩在腳下、隻身穿越千裏沙漠、徒步十萬八千裏的偉大行者,而今連一道小小的溝坎也邁不過去了。嗚呼,一何悲?
正月十三日,玄奘的病情漸漸加重,氣息微弱,沉沉睡去。直至十六日,他若大夢初醒,說他眼前出現了一朵頗大的白蓮花,芬芳鮮豔,世間少有。十七日,他又夢見成百上千相貌堂堂、身穿錦衣華服的天人來到玉華寺。他們先用美妙的天花、奇異的珍寶裝飾玄奘的寮房,接著又在譯經院內外和後山的森林裏豎起了五彩繽紛的幢幡。同時,天樂奏鳴,梵音繚繞。外形魁偉、相貌莊嚴的天人將各種各樣的珍奇異果獻給玄奘……
玄奘醒來,對住持慧德法師感慨道:“佛教說的因果,半點也不虛。”接著,他吩咐說:“嘉尚,你把我所譯的經論抄錄拿來,看看有多少部?多少卷?”
嘉尚回答道:“總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玄奘自貞觀十九年首開譯場,至今已經整整十九年。十九,又是十九。玄奘十九歲離開自己的故鄉洛陽,開始雲遊參學;出家後的第十九個年頭,開始西行取經;他貞觀初年西出玉門關,直至貞觀十九年歸來,首尾又是十九個年頭;而今,歸國之後恰巧又是十九年……
二十二日,玄奘告訴弟子們:“我的無常已經來到,請你們把大家召集過來。”玄奘將自己所有的僧衣、所有的物品,全部贈給了大家。第二天,又用零星財物設齋,供養了大眾。至此,他將生前所有的東西布施一空,然後向大眾辭別:“我一生應該做的事,都已經做完了。我希望把所修的福慧全部回施給眾生,普願天下所有的眾生往生兜率天彌勒內院。等到將來彌勒尊佛下生之時,隨他再來婆娑世界,廣作佛事,成就無上菩提。”
那幾日,玉華寺似乎總是花香氤氳,仙樂飄飄。很多人曾看到空中飄飛著車輪般大小的白色蓮花,花瓣三重,光淨鮮潔。玄奘默然靜坐到二月四日夜,就像當初佛陀涅時一樣,右脅而臥,不再說話,也不再翻身。
初五子時,弟子普光輕輕問:“奘師一定能往生到彌勒內院嗎?”
玄奘十分肯定地回答:“得生。”
說完,他的呼吸逐漸微弱,靜靜地圓寂了。時為公元664年3月8日淩晨零時,終年六十五歲。
玄奘舍報入滅之時,因為他的神態太平靜、麵色太安詳了,所以人們並沒有馬上察覺。等到想起應該為他換件僧衣時,才發現他早已回歸兜率天。他的腳雖然已經冷了,但頂骨卻是暖的,而且臉色紅潤,麵帶微笑,宛若恬然入夢。
不僅如此,直到七天後大殮,玄奘的容顏毫無改變。其實,像玄奘這樣的高僧,因終身勤修戒、定、慧,許多境界往往不可思議。
當玄奘圓寂的消息傳到京城,高宗皇帝萬分哀慟,含悲哽咽說:“朕失國寶,朕失國寶!”
玄奘的靈柩運回長安大慈恩寺,安放在他生前譯經的殿堂。每天前來憑吊的人成千上萬,絡繹不絕。
出殯當天,長安五百裏之內的許多民眾自發到來,前去送葬的人達一百多萬,遠遠超出了京城的居民人數。民眾自發地用絹帛製作了一輛華麗精美的靈車,請求將玄奘的簡易靈柩放在這輛車上。弟子們婉言拒絕了,隻是將皇帝賜予的物品放在上麵,向白鹿原進發。沿途觀禮祭拜的人看到此種情形,無不感歎,欷落淚。
當夜,留在墓地徹夜為玄奘守靈的人達三萬有餘。
唐僧玄奘用自己的雙足,開創了一條從中國經西域到印度全境的文化之路,用理想與信念鑄就了那個時代的靈魂,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民族之歌。他是中國佛教文化迅速發展的推動者,也是盛唐燦爛文明的創造者。
玄奘一生所翻譯的經典成為中國佛教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以後佛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起的華嚴宗、禪宗,都從中汲取了有益的養分。
他將後半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佛典的翻譯之中,因而耽誤了個人的修行證悟,但這恰恰是他的偉大之處大乘菩薩的根本精神不為自己求解脫,甘為他人做馬牛。
喜歡請與好友分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