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尋訪佛陀的足跡(2 / 3)

誠惶誠恐的盜匪們為玄奘的學識、氣度、慈悲所折服,再次磕頭懺悔。匪首說:“我們原先行為顛倒,作孽多端,觸犯天威。今日有幸得遇法師,聆聽教誨,從現在起,我們要放下屠刀,洗手歸正。”

說著,他們紛紛將殺人越貨的兵器丟進恒河,把搶來的財物悉數歸還給船上的乘客。做完這一切,這些原來的突伽信徒覺得還不夠,又請求玄奘為他們授戒,從此放棄原來的信仰,開始篤信佛教。

恒河遇險,是玄奘西行途中遭遇的最危險的一次劫難。然而,他不但神奇地渡過了難關,死裏逃生,而且還憑借人格魅力與寬容博大的胸襟,成功地讓一批窮凶極惡的強盜改邪歸正,成為虔誠的佛教居士。這不能不說是一次奇跡,玄奘再次書寫了一段活著的傳奇。

成功化解險境後,玄奘和同伴們收拾行囊,繼續沿恒河順流而下,至阿耶穆佉國。更向東南行了七百餘裏,再渡恒河及南雅木那河,到缽羅耶伽國。

在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的神話之中,恒河與雅木那河之間的這片肥沃的土地,被尊為土地女神。而兩河交彙處的缽羅耶伽則被視為女神的生殖器官,象征著創造、活力與生生不息。兩條大河交彙處的水麵顏色深淺不同,乃是神明在此會合的象征。每天來這裏沐浴的婆羅門信徒絡繹不絕。

許多虔誠的信徒選擇了一種匪夷所思的方法在此修行:他們在河麵上打下一高一低兩根木樁,兩根木樁都露出水麵。每天日出之前,他們從岸邊涉水爬上這一對一對的木樁,一隻手抓住高一些的柱子,一隻腳踩在矮柱子上,另一隻手和另一隻腳不彎不曲,淩空張開。然後抬頭挺胸,麵對著太陽的方向伸長脖子張目注視——早晨,日出東方,他們就麵對東方;正午,太陽升到天頂,他們也跟著仰麵朝天;傍晚,日落西山,他們繼續追隨著夕陽……整整一天時間,所有修行者的身子都會以手抓著的高柱子為軸心,隨著太陽的方向慢慢旋轉,不吃不喝,直到日落才從上麵下來。第二天天亮,重新開始。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周而複始的苦行,能出離生死,解脫輪回。當然,有一些人由於體力不支而跌落河中,沉沒在滔滔恒河之中。而在其他修行者看來,這就是解脫,這就是升天。許多人數十年如一日,從不懈怠,直到落水而死的那一天。

同時,每天還會有很多的人跋山涉水,從各個國家來到缽羅耶伽,焚香沐浴,絕食七天,然後抱著沙袋、大石頭之類的東西沉河自殺。他們認為,在這裏去世,能升入天堂。

玄奘看到這一切,百感交集,五味雜陳。這些外道的苦行精神,很讓人敬佩;但他們尋求解脫的方法,實在可笑之極。他們一行離開兩河交彙處,來到了憍薩彌國,再經鞞索迦國,終於到達玄奘向往已久的舍衛國。

這裏是佛陀駐錫最久、說法最多的地方。當時,舍衛城有一位富商,名叫須達多。他心地善良,憐憫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兒與孤寡老人,經常布施財物幫助他們,久而久之,被人們譽為“給孤獨”長者。他到王舍城經商時,恰逢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傳法。他偶然聽到了佛陀說法,若飲醍醐,豁然開朗。當下邀請佛陀到自己的國家弘宣佛法。

為了給佛陀尋找一個適合長期居住的場所,他走遍了舍衛城,最後相中了城南五六裏處的一片園林。這片清淨閑曠的花園,乃祇陀太子精心營建的,自然不肯輕易轉讓。再說,人家貴為太子,自然不缺錢花,所以當須達多提出要購買花園時,太子理所當然地拒絕了。可是,這須達多三番五次懇求,太子為了讓他知難而退,說道:“你若能用黃金鋪滿花園,我就賣給你。”沒想到,那須達多將自己的家產都換成了金幣,用大象馱來,真的開始以黃金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