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竺疆域,介於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之間,地形北廣南狹,狀如三角。中古時期,天竺地方劃分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稱為五天竺。境內有印度河、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大河灌溉,除西部有沙漠之外,全境土壤肥沃。
中國對天竺還有賢豆、天篤、身毒等稱呼。玄奘來到天竺之後,發現這些音譯的名稱都不太準確,他從正音定名,稱之為“印度”。從此之後,中國文獻將天竺改為印度,並一直沿用到如今。
玄奘之所以將這片神奇的土地稱為“印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印度,翻譯成漢語,就是月亮。他把印度比成一輪明月,是因為這個國家聖賢輩出,佛法薪傳,在茫茫黑夜裏,為眾生照亮了前進的道路與方向。同時,月虧月圓,東升西落,生生滅滅,輪轉不息,恰似輪回的世界……
公元606年,戒日王即位,統一北印度,推行佛教保護政策。唐僧玄奘西遊來到印度之時,正是戒日王在位時期。
玄奘入北印度,首至濫波國。此國周千餘裏,有寺院十所,僧徒都學大乘。玄奘在此停留三日,再向南行,至那揭羅喝國。在那揭羅喝國王城的東南,有一座阿育王所造的佛塔,高三百餘尺。相傳,釋迦牟尼前生在此拜見燃燈古佛。當燃燈佛經過一片泥水路時,他將自己的鹿皮衣鋪於地上,又用自己的長發布地掩泥,讓佛通過。因他如此地敬重佛法,燃燈佛當場授記他來世成佛。
再往東南,度過沙嶺,來到了佛頂骨城。城中有一重閣,因存放某一世的佛頂骨而著稱。據看守佛頂骨的婆羅門說,以摩香末為泥,以布帛包裹起來,放在佛頂骨上麵,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形狀,可用來預卜未來。玄奘師徒三人試驗的結果是,悟淨印得佛像,玄覺印得蓮花,而玄奘印得一株菩提樹。那婆羅門特別祝賀說,幾十年來從來沒有人能印得菩提樹,這預示著玄奘已經覺悟或必然覺悟,得證菩提聖果。
這裏的佛跡甚多,玄奘皆一一禮拜致敬,並布施供養。那婆羅門十分熱心,他問玄奘:“大唐高僧既然從燈光城過來,可曾去禮拜釋迦牟尼佛影?”
玄奘說自己沒有聽說。婆羅門說:“燈光城西南二十多裏,有一座石嶺。傳說那裏的石窟,曾經是一條危害人間的孽龍的老巢。釋迦牟尼佛專程來此降伏了孽龍,因而在洞中的石壁上留下了佛影。不過,去那裏的路途很偏僻,經常有盜賊出沒,因此這兩年去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全都遭到了搶劫,現在幾乎沒人敢去了。”
去燈光城,必須走回頭路。玄奘不怕費力,很想去瞻禮。但那些迦畢試國王派來護送他的人,因急著完成使命好回家,又聽說那裏不安全,都不願意跟去。玄奘想了想,對他們說:“那你們看護著行李先走,等我前往石窟瞻仰禮拜完畢以後,再去追趕你們。”
兩個小弟子倒是很想去,玄奘怕不安全,就獨自一人前往。回到燈光城,他想找一個向導帶路。可是問了半天,沒有一個人敢去。最後,一個小男孩說他家離石窟不遠,願意將玄奘帶到他家附近的寺院。那寺院早已沒了香火,隻有一位守門的老人。老者為玄奘的勇氣與信念所鼓舞,決定為他引路。
這路果然凶險,山高穀深,曲折難行。因長時間無人行走,路麵上長滿了雜草,兩側的野草有一人多高,就是有百十人潛伏其中,也很難發現蹤跡。他倆剛剛走了三五裏路程,突然一聲呼嘯,從路旁的樹叢裏跳出五個強盜,手拿明晃晃的鋼刀,攔住了去路。
玄奘急忙脫掉禦寒的帽子,表示自己是一個出家人。一個為首的強盜高聲喊道:“和尚,你往哪裏去?”
玄奘合十回答:“貧僧要去禮拜佛影。”
強盜們放肆地哈哈大笑起來:“難道和尚你沒聽說,這條路上有強盜劫道?”
玄奘老老實實地點點頭:“聽說了。其他人都因此退卻了,隻有貧僧一人前來。”
強盜頭子一愣,說:“難道你有三頭六臂,不害怕強盜?”
玄奘笑道:“貧僧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強盜也是人呀!為了拜佛,貧僧連毒蛇猛獸都不怕,何況你們和我一樣,都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