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夫模樣的老人說道:“大唐高僧說得對,要想讓果樹結出好果子,必須施肥、澆水、除蟲,而且還得風調雨順。若是遇到了天災,一年到頭就白忙活啦。”
玄奘點點頭,道:“大爺,您說得太好了,這就是佛法。”
“什麼?什麼?”老農大吃一驚,“我說的是種果樹的方法,怎麼成了佛法?老漢我從來沒有聽過佛法,如何會說佛法呢?”
眾人也不相信這個信奉了一輩子拜火教的老漢能懂什麼佛法。
玄奘對大眾說:“佛法,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就是自然規律,就是自然而然的緣起法則。”
玄奘進一步解釋說:“佛教所說的緣起,也可以稱之為‘因緣’。因,大家都理解;緣,也就是各種條件。‘緣起’是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彼此構成一個互為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獨在。所有的事物,因緣而生,因緣而滅。也就是說,宇宙人生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於各種關係、各種條件的結合而生成,又因為各種因緣的變化而變化,其最後的消亡也是如此。因而,世界上根本沒有全知全能的神仙,也沒有主宰人的命運的神靈。任何神靈不能使我們上天堂,也無法判我們入地獄,善惡因果,都是每一個人自己造成的,也隻能自己承擔。”
到這時,盡管蘇魯支思想上一時轉不回彎來,但他從心中也覺得玄奘說得很有道理。
玄奘最後說:“佛陀不是神仙,他是人。因為他證悟到了緣起性空的法則而成為偉大的佛陀。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但他給我們指明了解脫的道路。我們每一個人若是能遵循佛陀的教導,修行佛法,也能得道成佛。”
佛教的眾生平等、人人都能成佛的理念,讓眾人興奮不已,台下歡聲雷動。不言而喻,第一場鬥法,玄奘大獲全勝。
拜火教因信徒在火前禱告而得名。火是拜火教的宗教符號。他們認為,火神是主神之子,信徒注視火焰,集中注意力,便可以與主神溝通,從而吸取力量,去惡從善,淨化心靈。
二祭司古遂賴最擅長在聖火前祈禱,於是與玄奘比試,看看誰能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誰先開口說話、移動身體,就算輸了。
玄奘從小學習經論,並不是打坐修行的禪僧,所以腿上的功夫很一般。不過,他堅信自己的意誌力,必定能戰勝身體疼痛的難關。玄奘采取的坐姿是“降魔跏趺”——先以右腳壓在左大腿根,後以左腳壓右股,腳心向上,仰於二股之上;同時,左手放在右手上,兩個大拇指尖輕輕相對,結禪定印。
大祭司悄悄試驗了一下玄奘的姿勢,咬牙切齒才將雙腿搬了上來。然而,那種針刺刀紮一樣的疼痛讓他大汗淋漓,堅持了沒一刻,就不得不將腿放了下來。因而,他認為二祭司這一場必勝無疑。
玄奘看到二祭司古遂賴在麵前擺了一盆聖火,便有意問道:“你拜火幹什麼?”
古遂賴頗為驕傲地說:“火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淨的物質,代表著光明、溫暖和力量。無論什麼陰冷、黑暗的地方,隻要有火,就會有光明與溫暖。”
玄奘問他:“可是,火光能照亮人心靈的陰暗嗎?還有,有的人心靈極為冷酷,有的人感到心裏極為寒冷。火能驅散他們心中的冷酷與寒冷嗎?”
古遂賴一愣。他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玄奘道:“隻有智慧的光明,才能照徹人心靈深處的黑暗。所以一個人隻有領悟了佛法,心智明朗,慧光鑒照,才是真正的至明不暗。”
說完,玄奘靜靜地注視著他。古遂賴感到他的眸子清澈如水,目光也是那樣地清涼、安詳,讓人倍感親切。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縷微笑。大祭司傑其博見狀,使勁咳嗽了一聲。古遂賴一激靈,像是要擺脫玄奘誘惑似的使勁搖了搖頭,說道:“我不和你鬥嘴,咱們腿上見功夫。”
於是,他麵對聖火,雙膝跪了下來。玄奘微微閉著眼睛,在他對麵靜坐下來。
古遂賴已經有四十多年的跪拜祈禱功夫,而且宗教感情十分純真,所以他全神貫注地注視著聖火,很快就進入了與主神心靈溝通的狀態。玄奘腿上的功夫比他差很遠,不過一個時辰,膝蓋、胯骨、腳脖子,熱、麻、脹、疼開始輪番轟炸。他咬牙堅持著。可是,那種炙熱的感覺是由內部的神經傳導出的,猶如肉體之內有火爐在熊熊燃燒,令人難以忍受。而各個關節之處,韌帶慢慢拉伸、撕裂的感覺,宛若有千百根鋼針不停地紮刺,痛徹心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