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的嚎叫,第四烽所有軍士紛紛從自己的房間走了出來。王伯隴鷹一樣犀利的目光掃視了一周,然後指著玄奘對士兵們說:“你們都睜大眼睛,好好看看,這是一個什麼人?”
大家上上下下將玄奘打量了一個遍,除了他膚色白一些、體格弱一些、個頭小一些,眼前這人和他們一樣,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其中一個軍士說:“他就是一個和尚。今天傍晚我在台頂放哨時,老遠就看到了他。正因為發覺他是個和尚,所以才沒有直接用箭頭射他。”
玄奘騰地一下就臉紅了,喃喃說道:“我還以為沒被你們發現,原來早就……”
王伯隴哈哈一笑,說道:“在我們這大漠深處,沒有樹木,沒有野草,站在烽火台上,四周十裏之內的狀況一覽無餘。再說,國家把我們放到這裏是幹啥吃的?在我們眼皮底下,就是一隻野兔也休想溜過去!何況你一個大活人。”
“慚愧,慚愧。”玄奘再次合十。
“而且我的士兵都是神射手,百發百中無虛弦。”王伯隴指著那個軍士,繼續說道,“他今天若是一箭不能中的,明天一天沒飯吃。而這小子看你是出家人,就將鋒利的箭頭拽了下來。沒有頭的箭,重心不穩,射出去發飄。小子,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射中,了不起。明天老子獎賞你!”
“好!”所有的士兵都叫起好來。
王伯隴雙手向下壓壓,製止住亂哄哄的局麵,然後鄭重說道:“小子們,我知道你們都練就了各種各樣的殺敵本領,平日裏都覺得自己是以一當十、以一敵百的英雄好漢。可是,我今天告訴你們,比起眼前這位玄奘法師,你們所有人,不,也包括我在內,統統都是草包,軟蛋,龜孫子!”
“轟——”大堂裏炸了鍋。除了王伯隴,連玄奘也不信自己比這些體質強健、豪氣衝天的戍邊將士們英勇。那些軍士,更是不服氣。王伯隴清了清嗓子,說道:“我知道你們不服氣。可是,我現在問你們:如果身無分文,你們誰能從長安走到瓜州?”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士兵說他們可以。王伯隴再問:“那麼,若是你們沒有過所,涼州督帥李大亮又發出了通緝令,你還能躲過這一路的關卡嗎?”
這次,隻有兩個人舉了手。王伯隴又一次發問:“好。現在再說第三種情況。假如你隻有一個人,在沒有過所、沒有向導,而且從來沒有行走沙漠的經驗的前提下,你們誰能單人匹馬,偷越玉門關,越過咱們前麵的三座烽火台,在大漠中獨自行走三百裏,到達這裏?”
所有的士兵都把自己的腦袋搖得像撥浪鼓。這些常年生活在大漠裏的士兵,太知道大漠之路的凶險了,就是成群結隊的商旅,也經常迷路,最終拋骨荒沙。何況是一個人呢?這是從未有人嚐試過的奇跡。
“可是,我告訴你們,”王伯隴指著玄奘說,“這個人就做到了!就是這樣一個文弱書生和尚,創造了不可能的奇跡!”
“天哪!”人們齊聲驚歎。
“在他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麵前,我們大唐帝國的禁邊令、通緝令,以及一層又一層的邊關哨卡,如同無物,形同虛設!”
“我的娘啊,太了不起啦!”眾人議論紛紛。王伯隴最後說:“我王某是一個武夫,平生最敬重好漢英雄。玄奘法師雖然是出家人,但他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好,今天晚上讓法師安安生生、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明天一早,我們全體軍士列隊,為法師壯行!”
第二天清晨,玄奘起床後,王伯隴給他更換了一隻容量更大的水袋,又為他補充了一些幹糧、馬麥,送他走出烽火台。烽火台門外,數十名全副武裝的軍士排列成莊嚴肅穆的隊列,為玄奘送行。
玄奘不禁淚如雨下。他感到,一股氣息從他的脊梁骨中向上攻去,直貫腦髓!同時,那種無比神聖的使命感,在他心靈深處更加堅定。王伯隴一直將他送出了十多裏,在一個不太明顯的岔路口,指著西北方向說道:“玄奘法師,您沿著這條路走,可以避開第五座烽火台。那裏的校尉生性暴躁多疑,而且不信奉佛教。您若犯到了他手裏,恐怕不會有好果子吃。”
玄奘點頭同意。王伯隴又說:“從這裏向前走一百多裏路,有一個野馬泉。您可以在那裏補充飲水。過了野馬泉,再走幾百裏沙漠,就是伊吾了。好,您上路吧。菩薩保佑,一路順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