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被當做間諜,玄奘偷渡玉門關(1)(2 / 3)

玄奘跟隨著商隊,不一日就抵達了蘭州。他在蘭州耽擱了一日,巧遇了幾個解送官馬到蘭州的涼州(今甘肅武威)人。他們已經交了差,正要返回,於是玄奘便與他們結伴而行。一路與牧馬人相伴,玄奘自然增加了許多這方麵的知識。

“紅粉送知己,駿馬贈英雄。”與馬匹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牧馬人,開口閉口都是馬。“在我們涼州,坐騎可以說是自己最知心的夥伴,往往比老婆還親。”

“是啊,老婆有可能跟著別人跑掉。而自己的馬,無論遇到任何危險,都不會拋棄自己的主人。”另一個牧馬人說。

涼州乃河西的大都會,是通往張掖、酒泉、敦煌以及西域諸國的門戶,商旅往來絡繹不絕。到達涼州後,玄奘在安圄寺掛單住了下來。他沒有再像過秦州、蘭州那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玄奘雖然年輕,胸中也洋溢著早日取經歸來的急切,但他畢竟學佛多年,思維十分縝密,不會輕舉妄動。他之所以選擇在涼州停留一段時間,一則,他囊中空空如也,身無長物,而這時已經是九月初,天氣涼了,前方西域的環境、氣候還會更加惡劣,他必須要為漫長的西行做好物質準備。二則,涼州離西域不遠,城中居民大都為外國商人,玄奘在這裏能了解沿途各國的情況,學習其語言,還能從城中往來的客商口中獲得更多對西行有幫助的信息。

更主要的是,涼州一直是中國西部的鎮邊雄鎮,曆朝曆代都屯有重兵。而此時,大唐的西域邊界可謂戰雲密布:西南,實力強大的吐蕃對河西地區虎視眈眈;西北,東突厥的騎兵經常越邊騷擾,掠奪財產人口。而唐朝軍隊正在暗暗積蓄力量,時刻準備對東突厥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為此,唐太宗李世民剛剛調來虎將李大亮督帥涼州。為防止國內壯丁與戰略物資流失到境外,李大亮嚴格執行朝廷的“禁邊令”,禁止沒有“過所”之人非法出境。

而玄奘恰恰沒有這個官府發放的“過所”。人生地不熟的他不敢貿然行事,隻好暫且隱伏下來。

自古以來,河西殷富之首的涼州,同時也是河西的佛教中心。這裏的官民普信佛教,寺院昌盛,番僧眾多。城內有安圄寺、清應寺、宏藏寺、羅什寺等大型寺院十來座。

那日,玄奘在安圄寺吃過早粥之後,徒步向羅什寺走去。羅什寺坐落在北大街,四麵臨街,前來拜佛的人絡繹不絕,整日香火繚繞。玄奘離得老遠就能嗅到一股熟悉的天竺檀香味。他走進山門,到大殿拈香拜佛之後,來到高高的鳩摩羅什舍利塔前。

玄奘饒塔三匝,仰望著這座巍峨的高塔。恍惚之間,他似乎在藍藍的天空之中看到了鳩摩羅什臨終前那永恒的微笑。他忽然想起鳩摩羅什送給友人的一首偈子,於是,徐徐吟誦道:

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

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好,羅什大師的這首偈子,可說是他自己一生的寫照。”

忽然,不知道哪裏有人答話。隨即,一位瘦瘦高高的老僧從塔後轉了出來。玄奘見到長者,趕緊合十鞠躬。那老僧還禮之後道:“聽口音,你不是我們河西人,剛從內地來的吧?”

玄奘恭恭敬敬地回答:“弟子是洛陽人,剛從長安來。”

“哦,”老僧頗感興趣地問,“你從長安來,那你可曾見過那個玄奘法師?”

玄奘莞爾:“弟子就是玄奘。”

“什麼、什麼?你就是玄奘?”老僧似乎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聽錯了。

“弟子的確是玄奘。”玄奘一笑,遞過自己的度牒。

老僧看過度牒,知道眼前這位年輕僧人真的是玄奘,高興地說:“太好了,太好了。”

“大師,您在河西,如何知道學僧的名字?”

“你年紀輕輕就入選了‘長安十大德’,被朝廷遴選為大莊嚴寺住持,早已轟動整個佛門。山僧自然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