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為逃出長安,忍饑做“難民”(2)(3 / 3)

但是,這些人不但沒有散去,反而漸漸向他身邊靠攏……

玄奘凜然一顫,腋下冷汗淋漓——他突然想到了荒郊野外的狼群,想到了獨自一人被餓狼緊緊包圍的情形!的確,這些饑民緊緊盯著自己的眼神,活脫脫與那餓急了的野狼沒有任何區別!那種急切,那種貪婪,那種邪行,似乎要將玄奘生吞活剝!

無可奈何,他隻好將行囊裏的東西統統倒了出來,讓人們看個明明白白,他真的既沒有幹糧,也無銀錢。

那些餓急了的流民失望極了,用刀子一樣的眼神狠狠剜著玄奘。這讓他感到十分慚愧,不禁淚流滿麵,恨不得將自己的肉身變成幹糧,供養這些饑民……

然而,那些難民卻絲毫不同情他,將他行囊之中僅有的幾件僧衣、幾雙草鞋洗劫一空,甚至連他乞食的缽也被人拿走了!

他真正成了一貧如洗,身無長物。幸好他的度牒裝在貼身的衣兜裏,總算還能證明自己是個僧人。不過,玄奘不太為此擔心,一缽千家飯,僧口吃遍天。沒了幹糧,就沿路乞討唄,反正前幾年從荊州到蘇州,從揚州到趙州,他都是一路乞食雲遊天下。

這裏曾是關中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曆史悠久,風光秀麗,河流縱橫,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然而,今秋的早霜災害也波及了這裏,莊稼歉收。再加過路的難民實在太多,將人們所有的同情心都榨幹了——人家總不能把家裏所有的糧食財物都奉獻出來,將自己與家人活活餓死吧?因此,從終南出發,玄奘一路經過了大大小小二十來座村莊,卻僅僅乞到了一碗稀米湯。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雖然行腳在外,但玄奘依然恪守著僧人不吃晚飯的規矩,今天早晨、中午又連續兩頓沒有化到飯食,他等於整整一天沒有吃東西了。在走了三四十裏之後,玄奘空空如也的肚子開始喊冤叫屈了,一個勁兒咕嚕咕嚕地響。沒多久,他的腿肚子開始發軟,腳下發飄,步幅明顯小了下來。他強忍著饑餓繼續前行,想盡早找一座寺院掛單。他堅持又向西挪了十來裏路,眼看著日頭漸漸西沉,卻沒有找到寺庵。玄奘餓得眼裏金星亂飛,額頭直冒虛汗,再不想法填一填肚子,恐怕就無力走到有人煙的村落了。

他離開大路,拐到渭河邊上。或許,沿河的荒灘上有一些能吃的野草或野果。然而,他又失望了。逃荒隊伍經過的地方,所有能吃的東西都被掃蕩一空,甚至像榆樹之類能吃的樹皮,也被人扒光了。

無可奈何,玄奘隻好走到河邊,喝幾口水,糊弄糊弄肚子。這時,他忽然聽到了一陣嘩啦啦的弄水聲。原來,河水邊的蘆葦叢困住了一條一斤多重的草魚。它大概是在水位高的時候遊進蘆葦蕩裏覓食。眼下水退了,淺了,被卡在蘆葦叢中進退維穀,連黑黑的脊背都露出了水麵。

火烤的野味很好吃。

饑腸轆轆的玄奘咽了一下口水,脫掉草鞋,挽起褲腿,下到水裏,向那條草魚走去。那魚察覺到動靜,感到有巨大陰影向自己靠近,便不停地掙紮起來。然而,蘆葦叢很密實,很牢固,它無論如何也掙脫不出來。就算沒人捉它、吃它,半天之內,它也會幹渴而死。

蘆葦灘的水雖淺,但在洪水季節淤積了一層厚厚的新泥,一腳踩進去,立刻陷到膝蓋深。玄奘餓得渾身乏力,在這泥潭裏走得異常艱難,往往需要耗盡全身的力氣才能拔出腿來向前挪動一步。他深一腳、淺一腳,好不容易才走到魚被困的地方。那魚更加拚命掙紮,飛濺的水花弄了玄奘一頭一身。然而,他抓住魚之後,不是折回岸邊,而是走向了河水深處,將那魚放入了滔滔水流之中……

這一番折騰,幾乎消耗了他所有的體力,玄奘更加虛弱了。若想回到原來的大路,必須爬上陡峭的河堤。玄奘剛剛爬了一半,眼前一黑,一頭栽倒在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