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為逃出長安,忍饑做“難民”(2)(2 / 3)

直到走出老遠,一直走到沱河岸邊,玄奘才停下腳步,回過身去,站在路邊的一個高崗上,默默望著長安。

那裏曾經是他遍訪高僧、研習經論的地方,有他的良師益友,有他的光榮與輝煌;那是一個有夢想的地方,正是在那裏,他明晰了西行的熱望,堅定了求法的理想。如今,為了到西天佛國取經,將要踏上遼遠而艱辛的漫漫長路,去遭遇重重坎坷,經曆未知的凶險。此時此刻,玄奘心中很是有些難舍難分,幾許彷徨,幾許惆悵。

時值深秋,早霜降臨,正是萬物凋零、黃葉飄落的季節。田野裏樹木零落,野草幹枯,天地之間一片寂寥,滿目蕭瑟。於是,玄奘眼裏的長安城漸漸模糊起來——他不禁潸然淚下。

玄奘抽搐著拿出拜具,鋪展開來,攥土為香,向著長安城五體投地地跪拜下來……

這是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八月的一天。這一年,乃是玄奘出家的第十九個年頭。

千溪萬壑歸滄海,四塞八蠻朝帝都。

佛在西天不二路,一缽一杖上征途。

涉過沱河,沿著渭河向西走了十多裏路之後,玄奘感到自己算是徹底自由了。若不是僧儀所限,他真想翻幾個跟頭,扯開嗓子盡情大喊一通。於是,他張開雙臂,在大路上奔跑起來。若是他胳膊上生出羽毛,說不定他真的能像小鳥一樣飛到半空之中。是啊,他多想插上一雙有力的翅膀,快快飛到佛陀的故鄉,拜謁佛祖聖跡,領略聖教奧秘,沐浴佛法光輝……

然而,他畢竟不是鳥,也沒有日行千裏的神通,所以必須邁開雙腿,腳踏實地地一步步去丈量萬裏關山。

自從離開四川後,玄奘一直過著雲水生涯,這半年多來又一直在刻意鍛煉,腳力很好,加之心中激蕩著求法的目標,因而火急火燎的他趕起路來腳下生風,速度遠遠快於那些難民。為了多趕一些路,他連午飯都沒有停下來吃,一邊走路一邊啃了幾口隨身攜帶的幹糧。

盡管一路上溝壑縱橫,需要涉過眾多河流,玄奘頭一天還是走了一百二十裏程,在天黑之時到達了終南縣城。

終南縣城中,湧入了許多從長安逃難出來的人。玄奘在路過土地廟時,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中年婦女坐在廟門口的石階上,一邊哭泣,一邊搖晃著懷裏那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妮,你醒醒,醒醒啊!你要是死了,娘也就不活啦。妮,妮……”

本來已經走過廟門的玄奘又折了回來,關切地問道:“這孩子怎麼啦?是不是病了?趕快去找先生啊!”

那婦人抽搐著說:“她沒病,是餓昏了。本來,離開長安之前我們家就已經好幾天沒吃過正經糧食了。逃荒出來後,沿途一直沒要到像樣的飯食,隻能從路邊找一些樹葉、野草充饑……”

玄奘趕緊從自己的行囊裏掏出一塊幹糧,遞到婦人手裏。沒想到,他的這一舉動被廟廊下的難民們發現了,他們呼啦一下子圍了過來,十來隻黑乎乎的髒手一齊伸到玄奘眼前……

他不禁猶豫起來。前些日子,他將原來準備西行用的盤纏都布施了出來,離開長安時身上僅僅帶了三天的幹糧。若是現在給了這些逃難的人,他就斷糧了。然而,那不過是一瞬的猶豫,玄奘馬上將囊中所有幹糧都拿了出來,分給了人們。

然而,他這下算是捅了馬蜂窩,附近的難民見狀都跑了來,將他團團圍住。玄奘趕緊說道:“對不起,對不起,貧僧行囊中的幹糧已經全部拿了出來。沒有了,真的沒有了。”

然而,人們都不相信他的話,一雙雙眼睛緊緊盯著他的行囊。玄奘又解釋說:“慚愧、慚愧,貧僧的確身無分文,無法幫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