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不管是西去取經的東土僧人,還是東來傳法的西天高僧,無不曆盡艱難險阻,九死一生。不知有多少人死於路途,拋骨荒野,抱憾而終。而今,自己遇到這一點點挫折,又算得了什麼!
玄奘心中豁然開朗。於是,他踏著明淨的月光,回寮房去了。
第二天一早,玄奘步出長安城,跨過沱河,走進終南山。一路上,玄奘看到周圍地裏的莊稼七零八落,而且葉蔫穗枯,幾近絕收。今年入秋以來,關中氣候反常,先是突降冰雹,後又遭受霜災。看來,今年的收成沒指望了,老百姓又要過苦日子了。
玄奘一邊走一邊歎息,不知不覺來到了太平穀口。遠處,一座翠如潑黛的大山拔地而起,矗立在他的眼前。這座因三麵懸崖峭壁而成三角形的孤峰,就是圭峰山了。山峰繚繞著片片白雲,雲朵浮動,峰如海島,嶺似飛舟,時隱時現,變幻無窮。
玄奘沿著崎嶇山路向西北方向走去。約摸走了一個時辰,跋涉了十五六裏山路,來到了一個三岔路口。他麵前的大路,一端連著長安城,一頭通向翠華山。翠花山佛道並存,光在大和峪中,就有四座寺院和一座太乙宮。
在這個繁華與寂靜的三岔口,玄奘沒有看到仙風道骨的道友,也沒遇到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反而邂逅了一個半仙術士。當時,玄奘來到三岔路口,毫不猶豫地左轉彎。這時,他忽然聽到身側有人道:
“法師,請留步。”
玄奘應聲轉頭,看到路邊坐著一位僧不僧、俗不俗,道不道、仙不仙的人物。他手裏拿著一支杏黃色的幌子,上麵畫著文王八卦。玄奘知道自己遇上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過去、預測未來”的術士,剛要一笑而去,那人又說:“法師麵色焦慮,六神無主,心中定有煩亂不決之事,何不坐下一敘?”
玄奘明白這是一般術士慣有的伎倆,不予理睬。沒想到,那人卻接著吟誦道:
求經西遊路多艱,幾重險阻幾重天。
欲知何時脫樊籠,今須回首問半仙。
玄奘倏然而驚:自己並沒有見過這個人,而自己的心事他如何知道?於是他真的轉回身來,走到術士麵前,合十鞠躬道:“貧僧玄奘有禮了。”
那人倒也謙恭,站起來還禮說:“山人何弘達,已經在此恭候法師多時了。”
原來,他就是被長安人傳得神乎其神的何弘達。據說,他精通咒術八卦,能掐會算,占卜預測十分靈驗。可是,他如何知道自己今日會從這個路口經過?不等玄奘發問,何弘達便開口說道:“昨夜,山人在翠華峰靜坐之時,聽得山神土地私下談論,說今日午後有大賢之人從三岔口經過,要提前驅離那些凶神惡煞。故而前來等候。”
玄奘聽他說得玄之又玄,不敢全信也不敢不信。於是他索性把自己西行求法的心願以及目前難以成行的困境,一股腦地告訴了何弘達,並請教他自己能否如願西去,何時出發,能否成功?
何弘達輕輕閉上雙目,靜靜坐下,雙手變換著手印,像是向內窺視,又像在調集什麼能量……
良久,他慢慢睜開眼睛,徐徐吐了一口長氣,然後對玄奘說道:“法師放心,你不久就能成行,而且此次西天之行一定能成功。還有,山人隱隱約約看到,你騎著一匹又幹又瘦的棗紅色老馬向西走去。馬鞍上似乎雕漆帶鐵……”
何弘達最後的話,讓玄奘將信將疑起來。因為在他母親的夢中,以及前些日子他自己的夢境中,都是騎著一匹精壯的白色駿馬向西奔去。再說,又幹又瘦的老馬,豈能長途跋涉,豈能穿越杳無人煙的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