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禪者風度心自由者人自由2(2 / 3)

禪者心意相通。他的意思,玄覺當然明白。因此,他也不說明身份,而是按照行腳禪僧拜山的規矩行禮之後,才問道:“如何是佛法大意?”這一問,看似平淡,卻綿裏藏針,稍一拿捏,便會紮手。因為,佛法大意,豈能用語言說明?所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即是因此。

但明明不能用語言講說明白,禪師還必須要說,不然的話,學僧如何能受到啟發而契入禪機?因此,禪師的修行、見地、功夫,是否明見本心、徹悟自性,盡在這一言半句之中。

那麼,行思是如何回答的呢?行思不答反問:“廬陵的米是什麼價?”廬陵,是來青原山的必經之地,但廬陵的米價,與佛法大意有什麼關係?更奇怪的是,聞聽此言,門裏麵的玄覺與門外邊的玄策都哈哈大笑,恭恭敬敬向大師兄磕頭頂禮。

原來,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禪,卻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廬陵米價,雖然是個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生活問題,但關係到廬陵附近所有的人。而這生活中最基本的事物,恰恰蘊涵著禪的法要。你全心全意、專心致誌品味生活的真諦,就能修行佛法。所以,一句“廬陵米價”,可謂鞭辟入裏且不露痕跡,自然而然地表明了禪的精髓吃飯穿衣是禪,拉屎撒尿是禪,清風明月是禪,勞動工作是禪。最樸素的常理,就是禪的真理。饑則吃飯困則眠,夏向涼蔭冬向火。隻要你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法則,你就會體驗到禪的微妙。

從青原山下來,兩位“玄”禪師在匡廬暢遊一番之後,在山下告別。玄策目送著玄覺漸漸走遠,他的身影與蒼莽原野融為一體……原野裏,白雲中,忽然回響起玄覺的吟誦之聲:

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這首《證道歌》,在山川大地久久回蕩,一直回響到如今。時至今日,永嘉大師玄覺,他的《禪宗永嘉集》,仍然是佛門內外所有的修禪者、禪學研究者必讀的經典。

玄策禪杖之端,挑著曹溪明月;鬥笠邊沿,繚繞廬山煙霞;行囊之中,裹藏江淮波浪;草鞋之下,染著中原香花……

他渡長江,涉淮水,跨黃河,來到了河北境內。因為他聽說,小師弟嬰行的蹤跡,在燕趙大地上出現了。還有,這裏是六祖慧能的祖籍,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行進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的蒼莽燕趙,該是一種怎樣壯闊的情懷!

一日,他在路過一座山腳下時,看到許多百姓衝著半山腰上的一個岩洞遙遙跪拜,便好奇地詢問。當地百姓充滿敬意地說那岩洞裏有一位神奇的高僧在靜修。

人們見玄策不大相信,七嘴八舌告訴他:“那智隍禪師與譽滿全國的神秀大師是同門,都是五祖弘忍親自傳授了禪要的弟子。”“自從他老人家在黃梅得法之後,就回到了這個山洞,已經整整靜修了二十多年。”“他每次入定,少則十天八天,多則一個月。據說,有一次,山雀都在他的身上做了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