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六祖點化大財主別讓財產成了累贅2(2 / 2)

也就是從那時起,那簡單而充實的滿足,那無拘無束的歡樂,都成了遠去的夢緒,再也找不回來了。

陳亞仙的眼角滲出一滴晶瑩的淚珠。

等他睜開眼睛的時候,慧能正笑眯眯地看著他。他也想笑,但笑得很酸楚,很傷感,不知不覺長歎了一聲。

慧能關切地問道:“陳施主為何歎氣?”

陳亞仙說:“老夫早就聽人說:腰纏金銀萬貫,一日不過吃三餐;縱有廣廈千間,睡覺隻占三尺寬。可我一直沒有醒悟,沒有看破,更舍不得放下。現在看來,我這曹溪最大的財主,還不如你一個兩手空空的出家人安樂。”

慧能笑道:“陳施主用自己的才能積累起萬貫家產,本身並沒有錯,關鍵是擁有的方式、使用的方法。”說著,慧能從沙地上捧起一捧細沙,將一部分倒在陳亞仙手裏,讓他緊緊攥住。可是,他越使勁攥,沙子流失得越快,最終所剩無幾。而與此同時,慧能張開手掌,托在手裏的沙子卻很少撒落。

慧能隨即說道:“財產就像這手中的沙子,你越想抓住它、攥緊它,往往流失得越快;而你拿出來與大眾分享,不但不會減少,可能還會增加。”

這話,陳亞仙不大相信了。財富,隻會越用越少,哪有不減反增的道理?

慧能知道他不相信,一笑說道:“陳施主,看來,你經常感受到錢財流失、浪費的痛苦,卻很少體驗布施財物的快樂。就像您擁有廣大的山林土地,卻很少像今天這樣感悟林中的寧靜一樣。”

陳亞仙不得不點點頭。慧能道:“老百姓常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同樣,將錢財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充分體現財富創造者的價值。這就像同樣一袋米,放得發黴,自然讓人心疼;若是施舍給饑餓的人,很可能拯救一條性命。我相信,救人一定比浪費更能給陳施主帶來榮譽感、成就感和快樂感。”

陳亞仙很尷尬,因為過去他往往將家裏的存糧放得發黴,也舍不得拿出來周濟鄉鄰。現在想來,的確感到很慚愧、很可笑、很愚蠢。

慧能又說:“把自己手裏的財富用到合適的地方,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必然會給擁有財富的人帶來極大快樂,也必然會激發他創造更多財富的動力與智慧。同時,建橋修路、助危濟困,會大大提高一個人的信譽,人們自然願意與他打交道,進而財路廣開,財源滾滾。再說,樂善好施會積累極大的福報,得到菩薩護佑。所以您看,世上那些有名的大善人,不但都是大富豪、大財主,往往也都是福祿安康、子孫滿堂的老壽星。”

陳亞仙認真地想了想,的確正如慧能所說,那些富貴雙全的名門望族,無一不是積善之家。而那些坑蒙拐騙的暴發戶,其子孫幾乎都是五毒俱全的敗家子,很快就會家破人亡。他將慧能這一天來對自己說過的話回味了一遍,一言一語都是實實在在的肺腑之言,都是為了自己好。於是,他在慧能麵前跪了下來,真誠地說道:“老夫……不,不!弟子、弟子愚鈍,以前沒有機會聆聽大師教導,也不知道佛法的奧妙,多有得罪,請多多見諒。”

慧能一邊合十還禮,一邊將他攙起來,微笑著說:“佛法講一個‘緣’字。現在,貧僧與陳施主相識的機緣到了,所以貧僧不請自到,上門化緣來了。”

陳亞仙說:“弟子明白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道理。我自願將曹溪的土地都捐獻給寶林寺,供養大師。”

慧能搖搖頭,笑道:“沒那個必要,您若是能布施幾畝建寺院的土地,貧僧就感激不盡了。”

陳亞仙真誠地說:“弟子是誠心誠意的。”

慧能說:“你有了這份布施心,再身體力行,便可以舍盡一切貪愛、執著,心靈就會獲得解脫。同時,布施供僧,有極大的功德。佛菩薩會保佑你無災無病,心安體健。”

陳亞仙喃喃自語:“謝謝大師開示,謝謝大師開示……”

從此,陳亞仙像曹善人一樣,成了慧能最為虔誠的護法弟子。

喜歡請與好友分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