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了解自己的心拜佛也沒用2(2 / 2)

神秀哭笑不得:“你呀你,真是個小孩子!師父讓作偈,如果大夥都不做,豈不是我帶頭違背他老人家的旨意?再說,我是你們的教授師,假如連我也不作偈子,如何能驗證我對佛法的見解正確與否?沒有偈子,師父不了解我的修行境界,便對我的修行之路無法指點、評判,我又怎麼精進呢?唉,左也不是,右也不好,你說怎麼辦?”

事不關己,小沙彌才不會操這份心呢,早就打起了呼嚕。

神秀見小沙彌身子在外,怕他著涼,翻身下床,給他蓋好被子。

他回到自己的床前,剛想躺下,又怕難以入睡,索性披衣而起,拉開房門,向外走去。

圓圓的月亮,像一麵鏡子,高高掛在天上。大殿、亭堂、樹木、花草,朦朧而又清晰,虛幻卻也真實。

神秀置身在這輕靈而又淒清的夜色中,腦子裏想著偈子、衣缽之類紛紛雜雜的事情,於是感到自己似乎正在向一個無底洞中墜落,身體失重,心無著落。他邊踱步邊喃喃自語:“什麼是佛陀的大道?什麼又是禪的真諦?我的自性又如何顯現……”

夜,已經很深,四周靜極了,一片樹葉飄落,一滴露水滾動都清晰可聞。

這時,一片陰雲遮住了月亮,夜空暗淡下來。

忽然,神秀聽到了幾聲隱隱約約的鈴鐸聲。他一驚,側耳傾聽,又聽不到了。他以為是幻覺,自嘲地笑笑,自言自語道:“看來是我太緊張了。”

然而,那飄忽不定的鈴鐸聲又響了起來。它像從靈魂深處擠出來的孤獨的呻吟,像是從高邈的月宮滑下來的深情呼喚,更像是冥冥中神明對人的某種兆示……神秀感到,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將自己的魂魄從身體裏麵抽了出去,飄飄忽忽上升、上升……他不由自主地跪了下來……

不知過了多久,那片雲飄走了,圓圓的月亮又恢複了皎潔,天地變得清明起來。鈴鐸聲極為清晰地從高處傳來。這時神秀才發現,這捉摸不定的鈴鐸聲,來自山坡亭子上的風鈴!他自嘲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自語道:“我修行多年,竟然也會鬼迷心竅!隻不過因為烏雲遮住了月亮,我卻錯把風鈴當成了天籟之音,當成了神明之聲……”

在微風拂動下,鈴鐸聲在月夜中極為動聽。神秀望著亭子尖上明鏡一樣的圓月,內心深處突然迸發出一道閃光,他自然而然地吟誦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

夜色正靜,月光正好,天地之間空明而又靈動,恰似人的禪心。

輕輕一聲門響,打破了凝固著的靜謐,神秀拿著墨漬未幹的偈稿,匆匆奔到方丈門外。方丈院落的外門未關,裏麵的房間內仍然亮著燈,五祖大師安詳地閉目端坐著,似乎在等著什麼人的到來。

神秀邁進去的一隻腳不知為什麼又退了回來。他看看偈稿,望望燈光映在窗戶上的五祖的身影,猶豫不定地在門口徘徊。有好幾次,他似乎是下了決心,但不知為什麼又都退了回來……遠方一聲公雞啼鳴,天已蒙蒙亮,神秀像做賊一樣心虛,慌慌張張逃走了。在接下來的這一天裏,上午、中午、下午,神秀數次走到方丈門前,數次徘徊,卻都未敢踏進門去。又到夜色朦朧時。寮房裏,神秀坐在桌前,看著那張寫有偈子的紙片發呆。小沙彌從室外進來,驚訝地說道:“上座,你還沒有把偈子呈給祖師嗎?”神秀猶豫不決地說:“我怕師父……再說師弟們到時候會怎麼想?

萬一他們誤會了我的真實想法,認為我是為了貪圖六祖之位,那就太可怕了……”小沙彌也學會了歎氣:“唉——你們大人真沒勁!這也怕,那也怕,前怕狼,後怕虎。”神秀無言以對。小沙彌看到神秀的樣子,說道:“上座,你要是實在不敢去呈偈,我去給你貼到祖師的門上好了。這樣,祖師一早起來就看到了。”神秀一拍桌子,叫道:“多虧你啟發我,有了,我有辦法啦!”神秀拿起筆墨,提著燈籠,匆匆走出房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