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內功本是一家,你隨我來,我帶你去一個地方。”楊過起身告辭,帶歐陽走了。

兩人來到漢江邊上找到一處支流,前幾日連日大雨,山洪依然未歇。楊過一個千斤墜,穩穩地跳入洪流之中,招呼歐陽下來。

歐陽輔一入水,巨浪就打來,覺得腳下空虛,就要跌倒。楊過伸手扶住他,說道:“世弟下沉丹田之氣於足,以力穩之。另一股氣沉於手,以力抗之。”

歐陽依言而行,漸漸地穩住身形,隻覺得丹田之氣漸盛。他心念一動,想起“氣”與“器”的轉換,明白了這洪流就是有形的能量,而丹田之氣是無形的能量,這洪流中練功就像給蓄電池充電啊。當下就運用易經中的口訣將洪流的能量一一引導於丹田。

楊過在他身旁忽然覺得壓力驟減,明白這世弟已經領悟了這內功練法的精要。而自己則是與洪流搏鬥了幾年才慢慢領悟,不禁心下佩服。

歐陽瀟瀟在洪流中練了幾日,水流漸小,他又尋到漢江主流以千斤墜沉入江底以抗大江之水,隻是過一段時間須起來換氣,終是不如大海怒濤中修煉。隻可惜襄陽離海甚遠,自己暫時還不想離開,隻有等到以後有機會再去了。

這一日,楊過叫了他相見,說道:“為兄今日就要告辭了,臨行前有些話想跟世弟說。”

歐陽甚是不舍:“楊世兄何不多盤亙幾日,小弟還有很多地方想求教。”

楊過搖搖頭說道:“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我妻龍兒臨盆在即,須趕回去了。我本來此行一是為了送劍,這第二呢,本來是想勸郭伯伯隨我隱居山林。但見郭伯伯心意已決,這些日子以來竟是說不出口。”

歐陽也暗自搖頭,他是知道郭靖最後的結局是在這襄陽城殉國的,隻是不知道自己的到來能不能改變這個曆史:“世兄是希望我勸勸師父?”

“不,現在勸也是無用。”楊過歎氣道,“韃子勢大,這襄陽城恐怕終是不保,我隻希望世弟在城破之日阻止郭伯伯求死。以他的功力,想要逃生誰也擋不住,我就怕他一心求死。

這段日子我能看出來,你是郭伯伯最心愛的徒兒,或許隻有你能打消他求死的念頭。”

歐陽黯然點頭,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阻止師父,但當他來到這個世界以後不知不覺的與郭靖有了真實的父子之情,他暗下決心,如果有一絲可能他都要改變這曆史。

楊過見他默默不語,又拍了拍他的肩頭:“世弟不必憂慮,蒙古韃子或許一時半會還不會卷土重來,你還有很多時間。我還有一些劍訣傳你,是獨孤求敗前輩所著。本來我也不知道,前幾年雕兄仙逝,我在為它清洗遺體的時候才發現它掌中紋有細細的劍訣。為兄愚鈍,總覺得此訣與‘無劍’的境界有關,卻總是參悟不透。現在我將它傳與你,你慢慢參悟。”

當下念道:“劍道有三,以力馭,以氣馭,以心馭.”歐陽不敢怠慢,一一牢記於心。等他記熟,兩人才揮手依依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