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一出,文天祥與張世傑對歐陽瀟瀟更是青眼有加,屢次親自過來祝酒交流。三人相談甚歡,特別是文天祥,覺得這位歐陽少俠哪裏像江湖中人,談起國事、文學都頗有見地,實在令他覺得相見恨晚。

歐陽瀟瀟卻是汗流浹背,自己靠著後世的文學理論和政治理論打打這些古人的馬虎眼還行,真要深入交流,連平仄都搞不清楚的他遲早得原形畢露。還好畢竟席間達官貴人甚多,兩人也不好冷落了旁人,這“小型交流會”也沒開多久,歐陽總算是蒙混過關。

隻不過,經此一宴,歐陽瀟瀟抄襲自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提前了幾十年麵世,開始傳唱天下,而我們歐陽大蝦的“才名”也開始在大宋傳播。

而找到新的“發明立項”的歐陽瀟瀟第二天就向師父要了工匠,開始研究生產“烏茲鋼”或者“大馬士革鋼”的方法。這“烏茲鋼”原產於印度,後來歐洲人在中東的大馬士革買到了這種鋼材,所以也叫“大馬士革鋼”。此鋼在鑄造成刀劍時表麵會有一種特殊的美麗花紋,所以它屬於鑄造型花紋鋼。這種鋼材製作的刀劍既堅韌又鋒利,在整個工業化前的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而中國所說的镔鐵一般是指把表麵磨光再用腐蝕劑處理,可見花紋。但當時大家對這兩種鋼也傻傻的分不清楚,有時候就統稱镔鐵。

作為刀具發燒友的歐陽瀟瀟詳細地了解過烏茲鋼的鑄造,但也從未實踐過。他想要是能造出這種鋼材製作的武器大量裝備軍隊,蒙宋兩軍的戰力將可能發生逆轉。於是他就和工匠們在襄陽軍械所的煉鐵房忙碌起來。

首先,就是將鐵礦石、和富碳材料(切得很細小的桂皮木片、竹子、卷柏的綠色樹葉)等倒進耐火的粘土坩堝中,密封加熱。這一步叫滲碳,是煉製烏茲鋼的基礎。

接下來就是脫碳技術,這一步也不難,用鼓風機往鐵水裏吹氧,讓它與碳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即可。

最後,再把熟鐵和生鐵混合在坩堝中加熱,通過熔合產生鋼鐵。這個過程中,鐵被賦予了更強大的特性,比如延展性、高衝擊強度和降低脆性,這些都是刀劍的理想品質。另外,還在坩堝裏加入石灰石、琉璃等,可以去除或增加硫、矽、磷等元素,從而進一步提升品質。

得到鋼錠後還要經過多次的融化冷卻鍛打,才能成為烏茲刀。歐陽這些日子來反複地試驗,生產出來的刀劍卻始終差強人意。比普通刀劍質量好一點,但連花紋也弄不出來,跟他手上這把七星寶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他百思不得其解,畢竟自己不是化工專業出身,實在不知道如何改進技術了。沮喪之下又開始自怨自艾:“別人穿越造啥有啥,我咋造把寶劍都那麼難。”

最後他終於想起烏茲鋼是用印度北部的優質礦石煉的,大概襄陽附近的礦石品質太差,無論如何也弄不出這玩意吧。

歐陽垂頭喪氣地把此事彙報給郭靖,郭靖隻是歎息:“若是一燈大師的師弟還在人世,他是天竺人,沒準還能找來你要的礦石,而現在大理都已經滅國,想要跨過大理去天竺找礦石那實在是難於登天了。”

想到一燈,郭靖不禁又想起自上次華山論劍之後無論一燈、周伯通、楊過還是自己的嶽父黃藥師都杳無音訊,也不知這天下五絕還有幾人在世。而自己把這一生精力都盡注在這襄陽城,倒不似個武林人物了。

歐陽見師父神色黯然,以為他失望,紅著臉說:“都怪徒兒無用,白白浪費了這麼多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