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動物的怪異行為(4)(1 / 3)

身長不到4厘米的北極燕鷗習性更是特別,它營巢北極,每年6月產孵育雛,而到8月便攜兒帶女飛往南方。12月到達南極附近,一直等到來年3月,再向北極遷飛,每年飛行3.5萬千米,曆時7個月。

中國的野鴨、大雁春季飛到較遠較冷的地區繁殖幼雛,秋季又飛回原棲息地,是人們熟悉的隨季節變更而遷徙的陸地候鳥。

昆蟲也有長途遷徙飛行的習性。別看那些小小的昆蟲十分瘦弱,卻能飛越很長很長的距離。生活在美國的一種蝶王,竟可遷飛到墨西哥。

但是各種動物怎麼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應該啟程?在漫長的旅途中又憑借什麼辨別方向,認識路線?這是揭開遷徙奧秘,揭開奇妙的遠航之謎的關鍵。科學家為此絞盡了腦汁。可是迄今為止,這些奧秘尚未能充分揭示出來。

“正點返巢”的歸燕

在南美洲秘魯有個伊克特什小城,每年4~8月份的傍晚,當聖保羅教堂的鍾聲敲響6點之後,便有成千上萬隻燕子朝阿馬斯廣場疾速飛來,霎時,遮天蔽日,竟把晚霞都蓋住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阿馬斯廣場附近就有茂密的森林,燕群卻一個都不去棲息;在隻隔數英裏的鎮邊另一個廣場,那裏環境幽雅,樹木繁多,燕子也不肯光顧。

居民們注意到這個異常的現象,曾故意跟燕群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將阿馬斯廣場上的樹枝全部砍光,但是到傍晚的時候,隨著教堂鍾聲的餘音,燕兒又準時地飛來了。隻見砍光的樹丫枝條上,燕子上下翩飛、盤旋而叫……在這裏,即使在不同的月份裏,太陽落山的時間不一樣,這些成群結隊的燕子也會準時聚集在一起。

在中國浙江省紹興市也有這樣的“歸燕奇觀”。據清末以來的曆史記載,每年的5月中旬以後,每天下午的5時左右,燕子便開始向市區夜宿的地方靠攏。待到6點鍾,那最熱鬧的市區上空,就會一下子聚集起無數燕子,在天空中形成直徑約100多米的聚燕“雲朵”。

人們對這罕見的歸燕聚會,曾提出種種猜想,如“鳥類的本能”“生物鍾奧秘”、候鳥的“磁覺定向”或“日月星辰導航”“動物的第六感覺”等。可是“正點返巢”的歸燕,其真正奧秘是什麼呢?至今尚無科學定論。

讓人驚訝的螞蟻行為

科學家們發現,生活在南美洲的蓄奴蟻竟然是靠掠奪、蓄養奴隸為生的,它們就像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奴隸主那樣實行王國統治的。蓄奴蟻是一種非常強悍的螞蟻,它們沒有兵蟻、工蟻之分,幾乎所有的工蟻都變成了兵蟻。這些蓄奴蟻大都懶惰成性,從不進行造巢、撫幼、覓食、清潔工作。看到這裏,讀者不禁要問,它們是如何生存的呢?

原來,蓄奴蟻都勇猛好戰。它們通過發動戰爭,闖入其他螞蟻的巢穴,將其他螞蟻的幼蟲和蛹掠奪過來撫養長大,使它們最終成為蓄奴蟻蓄養的“奴隸”。像蓄奴蟻懶得去做的如造巢、撫育幼蟲、覓食、打掃衛生等種種繁重的工作都會讓它們去做。由於“奴隸”蟻壽命很短,為了補充“勞動力”,蓄奴蟻就會不斷發生戰爭。

一種叫紅蟻的蓄奴蟻長期過著“剝削”的生活,它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懶惰成性,竟然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這種蓄奴蟻寧願餓死也不肯自己張口取食,就算食物就在眼前也要“奴隸”蟻侍候著喂食。

螞蟻雖小,可它們的力量卻不可忽視。有人曾在非洲看見一隻大老鼠不小心闖進了螞蟻的陣營,幾秒鍾之內,這隻大老鼠的身上就爬滿了黑色的螞蟻。一會兒工夫,隻見地上血淋淋的鼠肉連續不斷地被運回螞蟻巢穴。5小時之後,那隻活蹦亂跳的大老鼠就隻剩下一副骨頭架子了。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