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動物的愛恨情仇(2)(1 / 3)

多數鳥類在早晨或黃昏囀鳴,中午安靜下來。北美洲夜鷹隻在黃昏或黎明前囀鳴。反舌鳥和夜鶯則是夜間的歌手。鳥兒的囀鳴千腔萬調,或婉轉動聽,或聒噪刺耳,沒有完全相同的,但聽慣鳥聲的人單憑鳥聲便可分辨出不同的鳥種來,有時比肉眼觀察更準確。例如,熟知鳥類習性的人憑聲能夠分辨出幾種不同的鳥,眼看反而很難分辨。幾乎所有雄鳥的啼鳴都比雌鳥的動聽。有些雀鳥一天內重複鳴唱無數遍,不斷在地盤範圍內的枝頭間跳來跳去。鳥類囀鳴的高潮是在繁殖季節之前,多數品種過了繁殖季節就不再囀鳴。

除在歌舞劇等表演外,歌唱不是人類的日常語言。囀鳴也不是鳥類的日常溝通方式。鳥類主要靠叫聲(敘鳴)互通信息,借此斥責、呼喚幼鳥、求食、糾集同類等。在樹林中,聽覺比視覺管用,因此囀鳴、敘鳴的作用特別重要。

雄蚊求偶時,憑雌蚊翅膀發出的獨特聲音找雌蚊交配。蟋蟀、蚱蜢和螽斯蟲鳴叫的時候,利用身體某部分和另一部分摩擦,以發出聲音。(隻有雄蟲才會鳴叫,各種昆蟲的鳴叫聲,也好像鳥鳴聲那樣各不相同。)某些蚱蜢後腿內側有一排細齒,鳴叫時抬起後腿,用有齒的一側在前翼堅硬的外線處拉上拉下。蟋蟀和螽斯蟲在前翅後部附近有一粗糙表麵,稱為音銼,與另一前翅摩擦,可發出啷啷聲響。雄蟬迅速收縮和放鬆身上的特殊肌肉,發出單調的尖銳鳴聲。

蚊子用極其靈敏的觸角來感應聲的震動。短角蚱蜢的“耳”在腹側,是兩片圓圓的膜片。蟋蟀和長角螽斯的“耳”則長在前腿上。在動物界,除了鳥類和昆蟲這些傑出歌唱家外,其他動物也會歌唱。食蝗鼠用後肢站立,頭向後仰,雙目半閉,扯著嗓子尖叫,猶如高音歌唱家。白鯨的歌聲動聽,有海上金絲雀之稱。座頭鯨的鳴聲像感人的哀歌,似在懇求人類挽救它們,使之不至於絕種。海豚在水中嘁嘁喳喳地嚷叫,以健談著稱。石首魚等魚類,也能在水中發聲。

青蛙和蟾蜍的叫聲,有鳥般的吱吱聲、嘁嚓聲、哇哇聲,豬般的哼叫聲,羊般的咩咩叫聲多種。這些兩棲動物吸入空氣,振動聲帶,聲音在喉部脹鼓鼓的聲囊中共鳴變得很響亮,因此雄蛙在池塘齊鳴,震耳欲聾。科學家最近發現,火蟻用一種奇妙的強效化學物質在食物所在和蟻巢之間留下記號,隻有同類火蟻才會注意到,且效力極強,一茶匙分量就足夠用於百萬裏長的距離。

螞蟻等群居昆蟲會分泌多種信息素,這是動物用來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具有警報作用的信息素,一般在一分鍾內消散;用來呼喚同類的信息素,有效時間較長。信息素常用來吸引異性。雄蛾分泌的信息素會隨風飄散,播送到一裏以外。一種雄性水蜥自尾部放出信息素,散播於周圍的水中。

螢火蟲是軟翅的甲蟲,尾部閃閃發光,從夏到初秋期間最多見,通常在黃昏開始發光,直至午夜為止。螢火蟲發光是一種求偶信息,雄性發出的熒光比雌性的亮一倍;不同品種螢火蟲的閃光頻率也不同,因此許多螢火蟲隻對同種的閃光做出回應。

在美洲熱帶地區,有些叩頭蟲在夜間發光,其中一種頭上有兩點綠光,靜止時會閃亮起來;飛行時腹部亮起一點紅光。這種甲蟲的幼蟲,頭部發亮,身體兩側還有一排發光點,十分有趣。科學家認為這種渾身發光的現象是警告信號,使天敵不敢接近。

藏羚羊怎樣孕育下一代

1月中旬藏羚羊開始交配,藏羚羊的發情期有一個多月。11月中旬,這些高原驕子們開始談情說愛。雄性的風采、氣質、勇敢及陽剛程度,直接關係到能吸引多少雌性。多數情況下,一隻雄性藏羚羊可以吸引6~7個雌性的情愛。魅力十足的雄性可以征服多達30多個雌性,少的也有1~2個,當然也有一個情人沒有的孤家寡人。

一旦兩情相悅,交配群就形成了。此時的雄性藏羚羊是幸福的,但也是高度緊張和警惕的。因為沒有得到交配權或者已經得到卻還有貪得無厭的雄性藏羚羊要爭奪“愛情”。而這種爭奪是你死我活的決鬥。

隨著交配期臨近,雄性藏羚羊們不吃不喝,前後奔走,仰天長嘯,時刻騷擾身邊的情人們。此時,一旦有個性剛強的雌藏羚出走,雄藏羚就會飛快地追殺過去,用又尖又長的犄角把雌藏羚羊頂回去,血氣方剛的壯年雄性藏羚羊絕對不允許自己的情人被搶走或者背叛自己。

從12月中旬起,雌藏羚羊們也開始為情所困,不願吃草。當雄藏羚羊追趕自己的時候,也不像當初那樣拚命地奔逃,而是跑跑停停,半推半就。雌藏羚羊一旦進入發情期,就再也不跑了,而經常回頭深情地張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還不時翹起尾巴不停地搖晃。

此時,雄性藏羚羊高高昂起頭顱,兩隻“V”字形的長角直指藍天,兩隻前腿邁開正步,蹄子使勁兒地叩擊地麵。這一連串的動作完成以後,它開始靜靜地認真地靠近自己的情人。它那在地球第三極奔跑的有力的前腿,此時卻出奇的溫柔,一如男人溫暖的大手,輕輕地輕輕地撫摸愛侶的腰際。如此2~3次後,雄性藏羚羊高高躍起,把大半個身子搭在了雌性藏羚羊的背上,由於高原高寒缺氧,環境惡劣,藏羚羊交配的時間隻有短短5秒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