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 組織處新來的年輕人(3 / 3)

“當然,其實這套製度是很科學的,在流程上規範相當的嚴格。這套程序,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人都提不起來,問題是:由上而下的考慮是有了,但是由下而上……還是有點流於形式了。出問題的主要地方是有時候上級的幹涉會擾亂整個選拔過程中。所以說有時候效果不好。”明朗說起這個頭頭是道,“當然還有非正規的途徑。比如引進人才的直接任命型――某博士直接到某縣任副縣長。隻需要上級組織部門走部務會提名-常委會決策兩個程序就可以了。”

“非正規的就不談了,我們這個組織處要管理的隻有五百人,不用搞得太複雜。你看這一攤的工作如何開展?”蕭子山說,“關鍵是要服眾,你恐怕也知道:元老們對過去執委會的幹部任用體製是意見的。”

“我覺得可以把這個流程簡化一下,不必照抄。盡量科學化製度化。”明朗想原本的製度當然不行,幾個職位想到誰就是誰,點個名談談話就行了,這不是直接給安插私人大開方便之門麼!

“你盡快拿具體的章程出來就好。關於這個部門的工作,你還有什麼想談得?”

“幹部的管理必須要有一套科學的程序和製度,哪怕是古代的科舉加稽考也行。現在這樣的隻考推薦加審議是不行的,攤子大了必然要出問題。”明朗說,“照元老院和執委會的意思來看,元老們肯定是走幹部路線,而土著是公務員路線――我這樣認為沒錯吧?”

“大致如此。”蕭子山點頭,“元老是天然居有幹部身份的,隨時可以任職。”

“土著的幹部或者叫公務員不論,先說元老幹部,”明朗這下更有把握了,“幹部的管理不僅要涉及到幹部的選拔任用,還有幹部的培養教育、幹部的監督管理和幹部的績效考核。這些製度慢慢的都要建立起來。不過幹部培養之類的應該是幹部處那邊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搞個專門的行政學院來培養。”

“現在有行政培訓班。”

“這樣也行,先短訓一批用起來,”明朗說,“還有一點就是機構編製。現在是機構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多。每個部門的機構編製和人員編製問題必須有一個部門來審核和確定。不然人人都說自己那裏差人手,人人都說自己的部門最重要……人力資源究竟該往那裏放,那些人應該在哪裏工作才能發揮最大效能!還是應該有個評估安排的機構。”

“這個暫時可以放在組織處一並處理。”蕭子山說,“人事組織這塊就交給你了,以後你就多費心吧。辦公室給你準備好了。你可以自己裝飾下。至於土著人員,你先自己估計一下規模。越少越好。你班子全是負責接觸元老檔案材料的,土著人員盡量少用。”

“我明白的,我隻要幾個事務性人員打雜就好了。”

於是他就這樣走馬上任了。蕭子山把人事上的檔案卡片和資料全部移交給他,同時給了他一名秘書。

“這是目前空缺的職位,”蕭子山給了他一份文件,“一部分職位已經掛到了內部bbs上去了。一部分還沒有發布。你先關心一下。把這部分任命先搞定。”

在這份名單上,名列第一的就是“對外情報局局長”這個職務。這個職位很關鍵,正是因為關鍵,現在是長期空缺中。

而且這個職務很難規定任職要求,畢竟元老們中間隻有政保和治安人才,沒有真正幹情報的人物,所以就沒法說“有工作經曆或者專業知識者優先”這樣的提法了。

情報工作愛好者們想當這個局長的人卻不多――積極要求外派的倒是不少。

對於情報工作愛好者來說,局長這個位置顯然不會被外派,肯定是長期待在臨高,任務也無非是開會和布置工作,肯定是要做大量的事務性工作,還要承擔責任。大家覺得還是象郭逸這樣的工作崗位來得即刺激又愉快。

報名當這個局長的總共隻有三個人。明朗看了下其實心中已經有了人選,但是組織流程方麵的工作要做足。這是他的第一個工作,一定要打個頭炮。

他先整理好了三個人的檔案材料。然後開始組織四人考察小組。他打電話給政保總局和契卡,要求他們各派出一人參加幹部考察組,前者掌握對元老的秘密鑒定,後者掌握元老們的消費狀況。他自己算一個,最後一個人他決定選擇馬千矚――對外情報局隸屬於中央政務院,馬千矚是直接領導,由他參加考察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馬千矚表示自己恐怕沒有時間參加直接的考察活動,不過他可以選擇一個人代表中央政務院參加這個考察組。

3478/18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