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節 工作隊與神父(一)(2 / 3)

穿越眾們一看,原來正是幾個月前來臨高談傳教事宜的耶穌會會士陸若華,此人把他烏鴉一般的黑色修士袍換成了一件青色鬆江棉布長衫,頭頂六合一統帽,脖子裏不失本色的掛著烏木的耶穌受難十字架,看上去很不協調。

身後,卻是白多祿,他哭喪著臉,背著個巨大的行李包,扛著一塊白茬木的板子。

“我的孩子,就把牌子掛在這裏吧。這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房屋。”陸若華一本正經的說道。

“是的,神父。”白多祿滿麵無奈加後悔――我幹嘛要自己坦白是信眾呢!自從他的天主教徒的身份曝光之後,執委會就把他的其他屬性全部自動忽略了。雖然他拒絕了“臨高主教”這一頭銜,但是文徳嗣並不放過他,要他繼續為穿越集團的宗教事務貢獻力量。於是充當陸若華的本地陪同就成了他的光榮任務。公開頭銜是臨高教會世俗司鐸,秘密身份是執委會宗教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正主任自然是何影了――對外的頭銜是執委會宗教事務官。

陸若華從澳門回到臨高之後,帶回來了負責整個東亞傳教事務的耶穌會的批準狀,締結了傳教協議。他隨身攜帶了大批在澳門印刷的中文版宗教書籍和洋錢――何影告訴他,穿越集團不會為傳教士提供資金,至於澳洲的教會暫時也提供不了資金,一切費用都得由耶穌會讚助。

於是陸若華很爽快的在東門市的一條橫街上買了一塊土地――東門吹雨很奸商的賣了二百塊洋錢。接著傳教士雇用了臨高建築總公司,準備修築一座小型的教堂――百仞城教堂――此地將作為臨高總堂的所在地。

在教堂沒有落成之前,陸若華繼續住在商館裏,每天他都和熊卜佑約好了,在商館裏學習語言――他現在用普通話交流沒有問題了,這次學得是臨高話。白多祿對他的熱情和好學精神感到由衷的欽佩,一聊之下,才發現這是陸若華學習的第三種中國語言了。再此之前,他已經學會了廣東白話和普通話。空下來的時候還和白多祿一起談談義理方麵的問題――當然以白多祿的水平是談不出任何新花樣的,不過白多祿給了他震撼的一擊。某天,他帶著腳夫抬著個箱子來了。

“介是什末?”陸若華覺得奇怪,這群澳洲人算不上熱情好客,他住在商館裏每天都要付房租,吃飯要付飯錢,雖然不貴,但是不免費,怎麼忽然送東西給他了?

“神父,您看看吧,一定會喜歡的。”白多祿帶著神秘的微笑。

箱子打開了,裏麵裝得滿滿的都是書籍,有二三十本之多。裝幀很簡單。他隨手拿起一本來,卻是一本中文題名的《新舊約全書》,還散發著油墨的清香味。

“這是?!”陸若華翻了幾頁,大吃一驚,他的中文說得還很拗口,但是對中文書麵語言掌握已經相當嫻熟,這明明是一本足本的中文聖經啊!

這對他的衝擊性太大了,陸若華知道,迄今為止包括耶穌會在華取得最大成績的利馬竇在內,還沒有哪個傳教士翻譯過全本的聖經。這期間隻翻譯過少量摘要性的篇章:羅明堅1584年翻譯的《天主聖教實錄》、利馬竇1599年的《天主實義》、龐迪我的《受難實錄》。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都不是真正的聖經翻譯,隻是對其中某些章節內容的詮釋編排而已。對中文準確意義的掌握感到困難是一個原因,對其中很多譯名涉及到的教義問題分歧又是一個原因。穿越者和陸若華都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中國最早的一批天主教徒和西洋傳教士,正在江南的一所大宅邸裏為“god”到底該翻成什麼爭議不休。

陸若華用顫抖的手翻閱了十幾頁,顯而易見的一點是,這個譯本比他見過的任何一種翻譯都要來得流暢準確,而且遣詞造句似乎也符合中國人的習慣用法。

“這是澳洲教會的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