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碑刻》中為設置準備。如《西陝頌》:“困其事則為設備,今不圖之,為患無已。”現代漢語一般用作名詞,指進行某項工作或供應某種需要所必需的成套建築或器物。
【準則】“準則”是“以為標準”的意思,動詞。如《桐柏淮源廟碑》:“君準則大聖,親之桐柏。”現代漢語的“準則”通常作名詞用,指言論、行動等所依據的原則。
【感想】碑刻中為“思念”、“想念”的意思,及物動詞。如《楚相孫叔敖碑》:“感想孫君,乃發嘉訓,興祀立壇,勤勤愛敬。”現代漢語的“感想”作名詞,指接觸某個事物而引起的思想反應。
3.2意義的抽象程度不同
部分聯合式複音詞在《碑刻》中僅表個別或具體事物的意義,而發展到現代漢語中則表示一般的或抽象的概念,即詞義發生了從個別到一般或從具體到抽象的歷史演變。如:
【寬弘】現代多指人的度量大,表示人的氣質方麵的狀況。而《碑刻》中則多用於具體的事物。如《嚴訢碑》:“顛霣徂落,壽不寬弘。”《冀州刺史王純碑》:“[闕]過宥罪,政尚寬弘,視事二載,換在冀州。”
【事業】現代多指人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係統而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性活動。《碑刻》中則指某項具體的工程。如《東海廟碑》:“經構既立,事業畢成,俊等鐫石,欲[下闕]榮非仁也。”
【產生】《碑刻》中具體指人的生育、分娩。如《都鄉孝子嚴舉碑》:“產生三女,絕嗣無男。”現代漢語中則泛指從已有的一般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
3.3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
如:【爪牙】現代用來比喻壞人的黨羽,貶義詞。而《碑刻》中比喻勇士、衛士,是褒義詞。如《郎中鄭固碑》:“入則腹心,出則爪牙,忠以衛上,清以自脩,犯顏謇諤,造膝佹辭。”
詞性不同:
動→名。例如:
【會計】現代用作名詞,指擔任會計工作的人。《碑刻》中則經常用作動詞,是核計、統計的意思。如《成陽靈臺碑》:“右仲氏宗門所會計立作石碑誦出錢名。”當然,《碑刻》中也有用作名詞的,如《濟陰太守孟鬱脩堯廟碑》:“仲氏宗家共作大殿前石階陛欄楯,貧富相扶,會計欣歡,不謀同辭,錢應時即具。”
【時節】現代作名詞用,在《碑刻》中作動詞,指合時而有節律的意思。如《曹全碑》:“風雨時節,歲獲豐年。”《三公山碑》:“皇靈[闕]佑,風雨時節。”
【標記】《碑刻》中用作不及物動詞。如《楚相孫叔敖碑》:“念意自然,刻石銘碑,千載表績,萬古標記,福祐期思。”現代用作名詞,為標記、記號的意思。
其他如“教授”(金鄉長侯成碑、濟陰太守孟鬱脩堯廟碑)、“語言”(三公山碑)、“憲章”(衛尉衡方碑)、“成就”(濟陰太守孟鬱脩堯廟碑、樊毅復華下民租田口算碑)、“交易”(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經落”(即經絡。東海廟碑)、“紀傳”(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圖畫”(黽池五瑞畫像)、“顧問”(太尉劉寬碑)、“經緯”(國三老袁良碑)、“因緣”(國三老袁良碑)。
名→形。即:
【便宜】《碑刻》中指有利國家、合乎時宜之事,係名詞。如《國三老袁良碑》:“往悉乃心,勉祟協同,便宜數上。”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作形容詞。
動→形。例如:
【高大】《碑刻》中指使高大、增高加大的意思。如《桐柏淮源廟碑》:“高大殿宇,[闕]齊傳館。”現代用作形容詞。
【寧靜】《碑刻》中用作動詞,安定的意思。《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寧靜烝庶,政與乾通。”現代用作形容詞。
【高尚】《碑刻》中用作動詞,是“崇尚、稱頌”的意思。如《先生郭輔碑》:“是以守道識真之士,高尚其事。”《婁壽碑》:“是以宗親歸懷,鄉黨高尚,直己而行。”現代用作形容詞。
動→副。即:
【究竟】《碑刻》中是“窮盡”的意思,係動詞。如《童子逢盛碑》:“究竟人爵,克啟厥後。”現代作副詞。
形→名。如:
【智惠】即智慧。《碑刻》中用作形容詞,猶聰明、聰慧的意思,如《童子逢盛碑》:“至於垂耄,智惠聰哲。”現代則可用為名詞。
名→動。例如:
【約束】《碑刻》中用作名詞,如《漢侍廷裏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即僤中皆訾下不中父老,季、巨等共假賃田,它如約束。”“建初二年正月十五日侍廷裏父老僤祭尊於季、主疏左巨等廿五人共為約束石券。”現代用作動詞。
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即:
【教誨】《碑刻》中可用作及物動詞,教導、訓誨的意思。如《趙寬碑》:“於是乃聽訟理怨,教誨後生,百有餘人,皆成俊艾。”
詞形數不同:
《碑刻》聯合式複音詞和現代漢語比較而言,除如第一節所示的同素異序詞的不同以外,還表現在同義類聚體中詞形數量的變化。如:表“子孫後代”義的同義類聚體,《碑刻》中有“苗萌、苗胄、胤嗣、裔胄、子孫、昆嗣、胄緒、胤裔、苗裔、苗胤、胤孫、昆苗”12個,但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衹有“苗裔、子孫”兩個詞。又如表“勳績”義的同義類聚體,《碑刻》中有“勳績、功勳、功烈、烈勳、勳業、績勳、勳力”7個,現代漢語裏衹保存了“勳績、勳業、功勳”3個詞形,“功烈、烈勳、績勳、勳力”則被淘汰。
總之,從上可知,與現代漢語相比較,東漢《碑刻》聯合式複音詞表現出承繼性和差異性。其繼承的方麵如漢語聯合式複音詞的基本的結構類型在《碑刻》中已基本形成,相當多的一部分詞無論在詞義、詞性或詞形上幾乎與現代漢語差別不大,被現代漢語繼承下來而成為現代漢語詞彙的一部分;其差異性方麵如出現了比較多的同素異序詞,一部分詞在詞義、詞性、詞形等諸多方麵表現出與現代漢語相異的特徵,不像後世那樣穩定和規範。這些正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東漢詞彙的發展確實處於漢語詞彙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變革期。
第二節偏正式複音詞
偏正式複音詞中的兩個語素,一個代表全詞的中心意義,一般叫做正語素;另一個則起脩飾、限定的作用,一般叫做偏語素。從兩個語素的順序看,絕大多數是正語素在後而偏語素在前,偏語素在後而正語素在前的僅佔少數。東漢《碑刻》中共有偏正式複音詞2380個,佔全書複音詞總數的46.06%。下麵我們從其形態結構及表現特點方麵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