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袁殊後,對如何處理袁殊,汪偽特務頭子之間意見存在分歧。丁默村主張殺掉袁殊,而李士群主張刀下留人。兩人爭執不下,最後隻好上報汪偽政權二號人物周佛海。周佛海采納了李士群的意見,決定不予處決,交由特工總部副主任李士群親自審問。李士群將袁殊扣押在76號,拿出袁殊親手繪製的76號地形圖、爆破計劃書,逼迫他說:“凡以武力反抗皇軍占領者,一律就地處決。要麼與我們合作,要麼就地處決。”
袁殊從容地對李士群說:“打仗有勝有負,今天我失敗了,聽憑你處置!”
李士群見狀,換了一副麵孔,他拿來一堆錢放在袁殊麵前,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並強調:“日本人一般是不收回死刑成命的。”
袁殊立即說:“你為日本人辦事,我就沒有日本的關係嗎?”
李士群被袁殊的話鎮住了,他知道袁殊有許多日本朋友,一時摸不著他的來頭有多大,隻得按袁殊的要求去做:為他安排洗澡,端酒上菜,派自己老婆去袁家通知馬景星送換洗衣裳。袁殊趁機暗示馬景星去見潘漢年。馬景星到潘、袁約定見麵的咖啡館,把袁殊被捕一事告訴了潘漢年。潘漢年說,中共中央社會部確立了加強敵後情報工作,打入日偽獲取情報的方針,可以利用袁殊多重身份這一點幫他一把。作為隱蔽戰線負責人的潘漢年鎮定自若,他不慌不忙地寫了一個電話號碼,遞給馬景星:“打個電話通知岩井救人”。救夫心切的馬景星給岩井打了電話。
袁殊曾奉組織之命,早在1933年就與岩井英一有過交往。在岩井英一看來,袁殊的日語水平,可以到東京電台當播音員,加之袁殊聰明機智,投其所好,經常請岩井英一上館子,陪他逛舞場跳交際舞,岩井很快把袁殊當作好友。作為特務機關的頭子,岩井英一早就很想發展袁殊為他們服務。接到馬景星的電話後,他滿口答應幫忙。兩天後,他親自帶了兩名書記員,趕到76號,以命令式的口氣說:“他是我們外務省情報人員,得交由我們處理”,說完將袁殊帶走。最終,袁殊被引渡到了岩井那裏,由岩井出麵保釋。
袁殊出獄後,岩井英一特意將他留在自己身邊,要他為日本侵華政策出力。岩井是個中國通,他曾任日本大使館情報主任,是一個以文職人員的身份在中國從事情報工作的日本資深高級特務頭子。此時他正任職於上海日本使館,名義上為副領事,實際上是岩井機關長。其主要任務是利用文化界漢奸,組織文化輿論方麵的宣傳活動,並收集有關的戰略情報。袁殊立即將這一情況向潘漢年作了彙報。潘漢年經過認真思考並報請中央批準後,決定讓袁殊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進入到岩井身邊。他對袁殊說:“你可以答應岩井的要求,將計就計,在敵偽之間建立一個親日的團體,既可幹擾汪偽政權的建立,又可為我黨所利用。”
幾年前,袁殊為了黨的情報工作“褪去進步色彩”,已遭到誤解,如今要他公開出麵當“漢奸”,帶給他的將是人格的屈辱和“民族罪人”的惡名。潘漢年耐心細致地向他講秘密鬥爭形勢的需要,“存在就是發展”的道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袁殊毅然擔起這個受辱重任,為了民族解放大業,徹底把個人榮辱拋在了一邊。
經黨中央研究批準,袁殊在寶山路938號掛上了“岩井公館”的招牌。潘漢年周全地考慮到,對軍統方麵必須有一個合乎情理的說辭,不能割斷聯係。他讓袁殊給戴笠寫了一封親筆信,說明由於王天木出賣,爆炸76號事已敗露,自己被日憲兵司令部判死刑,因岩井出麵營救,才不得已與日本人“合作”,雖身為李陵但不忘漢室……潘漢年派一位名叫張子羽的人到重慶去和戴笠溝通,戴笠當初啟用袁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他“深入日本關係,交換和平意見”,袁殊的作為正中其下懷,遂托張子羽帶來親筆回信,勉勵袁殊繼續為軍統效力。
根據潘漢年指令,袁殊向岩井提出成立“興亞建國運動”本部。不久,袁殊取得岩井英一的同意,“興亞建國運動”本部於1939年11月在岩井公館成立。袁殊受命後便以“嚴軍光”的名義在報紙上公開發表親日的“興亞建國論”。“興亞建國運動”本部主要人員,均由潘漢年調來地下黨員充任。主任陳孚木是潘漢年通過何香凝出麵請來的統戰人士,副主任由袁殊(化名嚴軍光)擔任,協助袁殊總攬人事、財務大權的翁從六(化名翁永清)、負責新聞出版編譯工作的惲逸群(化名惲介生)、魯風(化名劉祖澄)、秘書周靜(化名唐塤)。
“興亞建國運動”本部所設電台,亦由地下黨員掌握,電台負責人劉人壽(化名楊靜遠)和一些工作人員均是我地下黨員。當年袁殊獲得的許多重要情報即由這個電台於午夜拍發至延安。“興亞建國運動本部”實際上成了中共在敵占區的一個重要情報機關。而袁殊則通過與敵方首腦人物個別接觸、參加宴會、定期出訪、閱讀文件等多種渠道,為中共獲取了許多有價值的戰略情報。
1940年春,袁殊與陳孚木以汪偽“興亞建國運動”代表身份赴日訪問。日本外相野村吉三郎接見袁殊時說,振興東亞最大的障礙是西方列強,尤以美國為甚。美國向國民政府提供大量物資,抵抗日軍,而蔣介石亦甘心被西方殖民者利用。根據此段談話,袁殊分析後認為日美關係已然破裂,因為日方認為美國是其稱霸東亞的主要對手。日軍參謀本部宣傳局長石島和中國課長吉野,會晤袁殊時,也再度向袁殊表示必須驅除英、美在東亞勢力。
野村吉三郎向陳、袁透露,當前的國策,是準備誘降蔣介石,建立一個以日本國為主體的大東亞共榮圈,日軍已確定了南進的戰略部署。這一消息,讓袁殊為之一震。言下之意“大東亞共榮圈”並不包括蘇聯亞洲部。吉野明確表示,“大東亞共榮圈”包括日、滿、中、緬甸、印度支那、馬來半島、英屬印度、菲律賓群島、荷屬東印度群島,十億人民2000萬平方公裏的地區。同時強調南下以取得石油的重要。
來自各方麵的情報表明,日軍南進,已是確定不移的戰略決策了。此後,與日本首相阿部信行、樞密院議長近衛文磨的談話,也使袁殊堅信,日軍的戰略將是南進,而非北侵。一名從海南島歸來的共同社記者,向袁殊表示,日軍兩師團於當地山區進行熱帶叢林戰事訓練。《朝日新聞》社負責工業報導的主任,吹噓日本正建造兩艘超大型航空母艦,一艘名為“大和”,一艘名為“武藏”。每艘都以能夠對付兩艘美國航空母艦的標準設計。實際上大和、武藏隻是曆史上威力最強、噸位極大的戰列艦,而不是航空母艦。事實證明,該級戰列艦不可能與美軍航母艦隊抗衡,兩艦抗戰勝利前都被美軍炸沉。這些情報,袁殊全都向中共方麵作了彙報。
結合朝野消息,袁殊認定日軍南進之局已定。返滬後,他立即向潘漢年彙報,潘漢年即轉告延安。將近兩年之後,蘇聯情報員佐格爾、中共日籍特工中西功等,對日軍南進“開戰日期”都發出了情報。與上述二人不同的是,袁殊在事發前一年多所提供的是戰略,而非戰術情報,參考價值更大。後來,蘇聯曆史文獻記錄片《莫斯科保衛戰》解說:“根據來自中共的可靠情報,斯大林果斷調兵”,從而擊退納粹軍隊,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重大勝利。如果蘇聯擔心日本向他們進攻,就要分兵對付日本與德國的夾擊。在歐戰全麵爆發之後,蘇聯始終擔心腹背受敵。摸清了日軍的戰略意圖,確定日軍南進後,蘇軍才放心大膽地從遠東調出了幾十萬兵力到西線,全力以赴對付德軍從而戰勝之。所以說袁殊提供的情報,參考作用更大。
特殊通道 生死營救
1940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在南京成立。此後出於全力支持汪精衛偽政權的需要,日本政府解散了“興亞建國運動本部”。袁殊在中共組織的授意下,利用岩井和影佐禎昭的關係轉而加入了汪偽政權,先後出任汪偽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蘇南清鄉區政治工作團長、黨務辦事處主任、鎮江公署主任兼保安司令、江蘇省教育廳長、教育學院院長等職,成為名噪一時的響當當的“大漢奸”,而他所從事的情報工作也因此轉入一個新的時期,變得更為複雜。憑著機智與勇敢,袁殊巧妙地周旋於各種勢力之間,他所獲取的情報,對中共了解和掌握敵人的政治、軍事等方麵的動向與決策,進而確定對策,調整部署,都起了重要作用。除此而外,他還利用合法身份,做了無人能夠取代的有利於中共事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