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電視台長》終於付梓,心裏確實有種如釋重負感,因為這意味著某種認可。作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國“屁民”,和所有普通中國人的性格一樣,似乎都是需要某種“成果”來證明自己的。如今這是一個證明,也就有了如釋重負感。
想起過往,一件20多年前的事情對我影響極深,所以記得很清楚。當年,我的一篇小文章發表在一本暢銷的供中學生閱讀的雜誌上,接著就是全國讀者的信如雪片飛來,那真的讓我感覺到了文字的力量,那真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快慰平生感。寫一本書,不僅僅是寫書,更不是碼文字與讀者做交易,其中一定要有點人文力量,不然讀者憑什麼買你的賬呢?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這話讓我很沉重。我一直在寫,卻坐了超過兩個“十年”的冷板凳。但這沒讓我覺得情何以堪,而是一直在醞釀自己的某種文化力量。這年頭讀書不易,我自己一年也讀不了幾本書,一是老掉牙的理由“沒時間”,二是確實難以發現值得讀的書。那就自己寫書吧,於是加緊寫,也就寫成了這本可以出版的書。
所謂“詩以言誌,文以載道”,這是我們“70後”這一代人的基本認知,寫詩就是寫誌,寫文章就是寫一國之道、民族之道,甚至是人類之大道。比起“碼字換飯”來,也許我們的想法是很虛幻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我們總歸在堅持,因為這非常有必要。碼字換飯,這沒錯,且非常有必要。但是,文以載道,一定是一本書的基本使命,也是萬萬不可舍棄的責任。那麼,我相信讀到此書的朋友,一定能從中品味到一些什麼道道的。
倘能如此,甚為幸矣!
過去幾年,我一直被一些事情困擾,幾乎落魄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狼狽之狀令人不忍回首。隨後在我處於人生最低穀的時候,父親竟撒手人寰……
此種天崩地裂之悲苦,豈是勢利世道能感知?
我每時每刻無不在思念著父親,想起父親的點點滴滴,他是一個為了子女可以犧牲自己所有的人,他所有的使命就是為了這個曾經的大家庭,為了母親,為了子女,也為了他夢寐以求的孫子。他就這樣耗光了自己……
隻要有一口氣還在憋著,我就一直在堅持,一直熬到了今天,並且還得繼續努力地生存下去,讓自己生活得更好點,才能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回想起來,非常感謝我的親人和朋友對我的照顧、幫助和幾乎沒有原則的寬容式理解,才讓我有心思一直在“拯救自己”。
一本書不可能從根本上化解一個人的困局,但一本原創的書完全可以說明一個問題,此人尚可救,還有些希望。也許這就是我如此看重此書的一個根本原因。所以非常感謝這種苦難的生活,讓我學會了真正的思考,也讓我真正淡定地看待這混沌世界,更讓我對親人和朋友們始終充滿了感恩之心。
當然,我要感謝我最喜歡的個性化、“60後”、東方衛視首席主持人駱新,在百忙之中為拙作作序。感謝我認為是中國傳媒學界“年輕領軍式人物”、“70後”、中山大學的張誌安和中國傳媒學界“年輕新銳式人物”、“80後”、中國傳媒大學的徐帆兩位老師為拙作寫推薦。當然,還要感謝皓梵蒂攝影工作室的模特左思勤提供了精美無比的圖片,為本書增色不少。
最後,我要感謝時代光華對本書的大力支持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