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會談”後來被搬上了曆史課本。許多曆史學家都認為正是這場會談奠定了後來中國崛起的基調,當然也有人說是更早的北洋水師完勝聯合艦隊的那一場海戰,不過想到北洋水師在唐州艦隊來援之前同樣打得很苦,如果沒有援兵很有可能跟聯合艦隊兩敗俱傷,所以,“客廳會談”得到的認同度更高。
這一場會談之後,原本反對清政府和唐州對日本窮追死打的英法兩國雖然沒有立即就改弦更張去支持清政府和唐州,但也對郭金章和李鴻章二人所提出的極度苛刻的和談條件表示了默認。這樣一來,原本還對未來抱有一點兒希望的日本政府立即就陷入了近乎歇斯底裏的狀態。伊藤博文雖然較為理智,卻也無法對抗國內那種近乎悲憤的民族情緒,不得不黯然下台。然後,主張強硬,聲稱寧可全體玉碎也絕不向中國低頭的山縣有朋出任首相,開始調派基本完整的日本陸軍守衛本土各個要害城市。可是,不管怎麼說,談判總還是要進行的。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和唐州政府卻仍然要伊藤博文出麵進行談判。對此,李鴻章和伊藤博文,還有山縣有朋都感到難以理解,可郭金章堅持,他們也沒有辦法。別人的話他們可以不理,這小子的話卻是不能不聽的。尤其是伊藤博文,雖然下了台,在國內的境遇卻越來越糟,不時有憤怒的人群衝到家門口扔石頭、酒瓶子什麼的,甚至還有浪人拿著刀要殺他,這個時候能出國避一避根本就是求之不得。
而郭金章既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伊藤博文出麵,在眾人想來,這家夥應該是想跟這位比較清醒的政治家來一場正式的談判。可再一次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天津新建的“春帆樓”上,郭金章在跟伊藤博文打完招呼之後,就把已經擬好的條約草案往這位前首相麵前一遞:
“簽吧。”
“將軍這是什麼意思?”雖然早就已經做好了受辱的準備,可看到郭金章這樣的表現,伊藤博文依舊忍不住怒發衝冠,隻是強忍著沒有暴發出來。
“簽字啊。”郭金章漫不在乎,“戰爭仍在繼續。這對雙方都極為不利,對兩國人民也很不好。所以,我不想空耗時間用來辯論……簽字吧。反正日本敗局己定,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將軍,這不合規矩。”伊藤博文原本對郭金章還有絲好感。因為當年郭金章曾經邀請下台的他前往唐州任職。而相比起唐州的氣象,日本除了人口多了N倍之外,幾乎一無是處。所以,郭金章在某種程度上對他有知遇之恩。甚至在接到郭金章一定要他出麵代表日本參加談判的要求的時候,他還有過一絲幻想,覺得是郭金章想給他一個機會,替日本求得體麵的機會……可沒相到,體麵沒有,迎接他的竟然是郭金章赤裸裸的蔑視和……侮辱。
“一上來就讓人簽字,連談都不談,這小子在美國的時候難道被日本人揍過?”李鴻章同樣列席了談判。坐在一邊目睹郭金章近乎蠻橫的行為,老頭心裏也是暗暗咋舌。對日本,他和清政府雖然不悅對方的不知天高地厚,卻沒想過真的要趕盡殺絕。甚至一度他們也曾經想過放日本一馬,得回琉球,再弄個千八百萬兩的賠償就夠了。可就是郭金章,非要把這人小國往死裏整。整個條約,款款致命,就差沒讓日本天皇親自到紫禁城叩頭賠罪了。小小一個日本,至於這樣嗎?可就算心有疑問,李鴻章也不會傻到直接去詢問郭金章。這小子在對待日本的問題肯一種近乎執拗的態度,誰反對就跟誰急。
“規矩都是人定的。如果有朝一日你能跟我和李中堂一樣,那麼,你也有權力像我這樣做。”伊藤博文的悲憤沒能讓郭金章的態度鬆軟一分。他又把條約草案往伊藤博文的麵前推了推:“伊藤閣下,這份條約,隻有允或不允兩句話而己。”
“難道就一點兒也不許分辯嗎?”伊藤博文深吸一口氣,問道。
“隻管辯論,但是條約不能改。”李鴻章插嘴道。
“要你多嘴!”郭金章雖然沒說話,卻極其不悅地瞪了老頭兒一眼。
“你把老子當擺設?”李鴻章眉毛輕揚,他也是理由充分。
“不識好人心的老東西。”郭金章暗罵。隻有允或不允兩句話!這可是原本伊藤博文要跟你李老頭兒說的,哥們兒這麼辛苦的忙活了這麼久,甚至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布局,還不是為了你這老家夥?現在倒好,你居然反過來幫敵人說話……那你是不是打算再找人打這伊藤博文兩槍,好讓賠款金額降一降?
“……此條約有無日文?”不能生氣,不能憤怒,否則後果更加難料。伊藤博文深吸一口氣,勉強壓抑住內心的激動,又沉聲問道。
“隻賠款、讓地,與占守地方三節譯有日文。”李鴻章道。
“那我們就此此三節開議吧。”伊藤博文閉上眼睛緩了一會兒,“賠款一萬萬兩為數太大,我國不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