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康有為這位戊戌變法的領袖,實際上是個保皇派,他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還繞口令說:“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而實際上,他還是認為皇帝是不能變的。
還是洋務派的對頭大學士倭仁總結得好:“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因此,他主張“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幹櫓”,這就是一班謀臣的改革認識。
到了這時候,竟然還有人建議“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幹櫓”,這也真是帝國的悲哀了。
這些人都說自己能“統籌全局”,其實一個個都是半吊子,沒有一個是真想來一次革命性的改革。從“同光新政”到“百日維新”,清帝國的改革就像是小腳老太太,歪歪斜斜,沒有一步走得像個樣。
滿清的改革如果隻是理論水平差還好些,關鍵是這實際上成了一場官商勾結、合夥貪汙的大貪汙運動。
其實,官商勾結在西方國家更嚴重,說它是一個傳統也不過分,隻不過西方國家的官商勾結大多集中在最高層,也更隱蔽,而且多數時候有合法的外衣,所以看起來不像是中國那麼明目張膽。不說遠的,就說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媒體就報道說有一家沒有多少人知道的公司就成了一個黑洞,悄無聲息地賺了很多。這個名叫黑石的公司在20年前還不過是一家隻有一間辦公室的皮包公司,但現在它已經是一家管理著1.3萬億美元的大資產管理公司。黑石之所以突然崛起就是因為它有“政府關係”,次貸危機造成一大批公司倒閉,於是也就必須要清理這些倒閉公司的資產,誰都明白,這可是一個肥差。黑石成為美國政府聘請的資產管理公司,它能夠得到政府內部關於倒閉公司的一切資料,但最妙的是黑石還擁有購買權,也就是說,它是政府聘請來的資產評估公司,像房地美、房利美、貝爾斯登等公司的破產清算就是由這家公司負責的。在金融資產方麵,黑石還插手很多,金融危機中有很多銀行和金融投資公司倒閉,黑石就購買了很多這類金融產品,然後再進行管理或者出售,轉手就是一大筆錢。
歐洲的封建製和中國的中央集權製完全不同,封建製本身應該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本身就包含著法治,中國則不然,權與法是一體的,因此,在辛亥革命之前,法律主要並不是用來製約官員的,而是為了管理民眾的,或者說是為了維護官員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