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寢殿,看到眼前這個熟悉的身影和迎麵而來的急切期盼的目光,李恪驚得幾乎呆住了。他的腳步停頓片刻,又瞪大眼仔細看看麵前這張麵孔,終於確信自己沒有看錯。他幾步跨過去把無憂抱進懷中,仍有些不敢相信似地問道:“無憂,怎麼是你?府裏出了什麼事?”
“別擔心,一切都好好的。”無憂依偎在他胸前,仰起頭望著他深湛的雙眸,仿佛頓時找到了依傍一般,旅途中那顆一直焦慮期盼的心也安定下來,抬起手輕輕撫撫他略顯消瘦的下頜才接著說,“姐姐受皇後宣召,帶著兩個孩子回京城了。她不放心帶我同去,又怕把我獨自留在梁州讓長孫無忌有機可乘,所以我們一商議,就讓劉大人陪我來找你了。”
“皇後宣召她回京?所為何事?”李恪聽了她的話,乍一重逢的喜悅一下子從臉上隱去,神情中不覺多了些許緊張,連攬在她腰間的雙臂都情不自禁加重了幾分力量。
無憂見他如此擔憂,急忙把事情始末簡單講述一遍。李恪聽完,滿心疑慮並未消除,隻是緩緩點點頭說:“這多半又是長孫無忌的詭計,為防備我趁領兵作戰之際作亂,就故意把葉兒她們騙回京城以為轄製。
“那姐姐她們豈不是很危險?”無憂見李恪的心思竟然與自己不謀而合,可見她一路上的憂慮絕不是杞人憂天,忍不住抓緊他肩膀追問。
李恪看出她心中的恐慌,連忙拉下她雙手緊緊握在自己手中,臉上露出了那熟悉的從容不迫的笑容:“這隻是我的猜測,也許還是我太多慮了。不過就算此事真由他主使,有皇後懿旨在此,葉兒想不回京也不行。還好你沒有隨她同去,找不到你也找不到我謀逆的證據,長孫無忌怎敢隨意滋事呢。否則我一定要在九弟麵前和他辯個是非曲直,決不會輕易放過他。”他說到這裏象是忽然又想起什麼,自責地訕笑起來,輕聲說道,“看我一聽到你帶來的消息,急得把什麼都忘了。你是不是還餓著肚子呢?我馬上吩咐青玉去備膳。”
仿佛要應和他的話一般,青玉恰好在此時端著煮好的茶湯走進寢殿,急忙隨口應道:“殿下,我早已吩咐過廚房備膳了。讓夫人先坐下喝杯茶,消消一路上的疲乏。”
李恪笑望著他點點頭,拉著無憂在矮幾邊坐下。無憂輕啜一杯茶湯,感覺多日的緊張、急切一旦消除,一直壓抑的疲累突然變得鮮明起來。不過她還是忍不住看看李恪,關切地問:“李恪,你來了幾個月,平定蠻夷的戰事是否順利?”
李恪先是點點頭,可是又飛快地搖搖頭,然後才略顯沉悶地回答:“其實若說戰事也要算順利了,不過仍是比我最初設想的要艱難。這裏的蠻夷之族眾多,關係錯綜糾結,比起梁州還要複雜許多。我們不僅要對付蠻族叛軍,還要費神費心搞好與六詔的關係,想想也真讓人撓頭。而且,即使白水蠻的叛亂被平定,也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關鍵是要讓他們心服口服,從此忠心不貳臣服我大唐。如何能在唐軍撤離後仍保持安定,這才是最讓我沒有把握的。萬一唐軍全勝罷兵,我們前邊剛走他們後邊又亂,一切豈不是前功盡棄。”
無憂聽他邊說邊情不自禁輕歎一聲,不由得垂下頭沉思起來,過了一會兒才抬起頭說道:“也許正因為事情艱難,聖上才屬意你擔此重任。其實你也不必過於悲觀,一切都是事在人為,你不妨效仿先人,學學孔明先生的計策。”
“你是說孔明先生對孟獲七擒七縱,終使其心悅誠服的典故嗎?其實我又何嚐不知,示以懷柔可能比一味炫耀武力更能俘獲人心,怎奈光陰有限,我還一心想著要趕回京城,怕錯過娘親的十年祭典呢。”
這下,無憂也不知該說些什麼才能更好地寬解他了,隻好輕輕握住他的手,帶著一絲溫柔的笑容說:“你也不必太心急,如果真是上天不作美,我想楊妃娘娘在天有靈也一定不會怨怪你的。”
李恪似乎也明白她的心意,默默凝視她片刻,眼中終於浮起淡淡的笑意,輕聲說:“還好有你陪伴我身邊,如此善解人意,又能溫言解語為我寬心。知道我想起什麼了嗎?雖然過去了這麼久的歲月,我們也都人屆中年,可是看到你現在這副男子裝扮,到讓我猛然間又想起當年征討高昌的情景了。”
他的話仿佛揭開了塵封的記憶,把她也帶回到那些久遠的往事中。她雖然一直回望著他,閃亮的目光卻變得越來越朦朧,帶著一抹不經意的溫柔,好一會兒才喃喃說道:“是呀,滇中雖然與沙漠戈壁相隔萬裏,可是此情此景讓人覺得一切都恍如昨日。我會一直在這裏陪著你,等你大功告成,再陪你回京,一家人團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