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餐桌“議政”(1 / 3)

蔣淑英沒有就這件事再說什麼。雖然她不支持丈夫當廠長,可現在丈夫已經坐到了這個位置上,該支持的還是要支持,至少也不能拖後腿。

“爸,你新官上任,想把廠子搞好,有沒有什麼規劃啊?”張若晨見父親說起了這個話頭,便順勢接了過來。

“喲,你不操心自己的功課,怎麼有工夫關心我的事了?”張原笑著說道,“怎麼著,還需要我向你彙報一下?”

張若晨聽出父親話語中的調侃之意,說:“爸,我得糾正你一下。你工作成績的好壞,對咱們家可是有很大影響的。所以說,那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而是咱們家的事。我作為家中一員,總該有發言權吧?你是領導嘛,跟我彙報可不敢當,但也不能搞一言堂吧?”說著衝父親擠了擠眼睛。

“臭小子,還一套一套的。”張原笑罵道,提起筷子欲在兒子頭上輕輕敲一下,卻被蔣淑英揮手阻止:“筷子上都是湯汁,亂比劃什麼?”

張原有些尷尬地放下了筷子,說:“好,聽聽咱們兒子有什麼高見。”

張若晨微微一笑,說:“我先說說造成紅星廠當前這種困難局麵的原因吧。”

見兒子擺出了做報告的架勢,張原、蔣淑英二人不禁莞爾。

“據我的調查了解,從六十年代後期到整個七十年代,在國家有計劃的布點和大力投資下,咱們秦州市建起了三十餘家大中型機械工業企業。包括我媽上班的紅山機械廠,都是那時候建的。”

“這些企業的設備,開動起來就會有磨損,另外還有許多消耗品,都需要及時更換或者補充。單獨對某個企業來說,這方麵的用量不大,自己開設生產線生產,投入成本太大不劃算,所以起初一直從別的省份購買。但三十多家企業加起來,這方麵的需求還是相當可觀的。”

“紅星配件廠建於七十年代初,由市裏投資,專為那些大中型企業生產設備配件及耗材。從整合生產資源的角度來看,市裏的這個投資無疑是相當合理和有眼光的。八十年代的紅星廠,相當之輝煌,一度是市裏的明星企業。”

“可是進入九十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展開,那些大中型企業效益嚴重下滑。而最近這一、兩年裏,情況更是不妙,瀕臨破產邊緣的企業就有十幾家,剩餘的也好不到哪去,大都處於停產或是半停產狀態,對配件、耗材的需求大大降低。於是乎紅星廠的產品賣不出去,日子自然就不好過了。”

張原和蔣淑英原以為張若晨突然說起這個話題,隻是少年心性隨便講講,沒想到他倒好似真做過一番調查,竟說得頭頭是道。

這會可不是網絡時代,一些看似簡單的信息,要想找到卻並不容易。夫妻二人越聽越覺得奇怪,張若晨說的內容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卻要花不少心思才能了解到。更難得的是他能自己梳理總結,顯然是認真思考過的。用心二字說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

“那依你之見,怎麼樣才能改變紅星廠的現狀呢?”張原饒有興致地問道。

起初他讓張若晨講講“高見”,基本上屬於逗孩子玩的心理,並沒有期望能聽到什麼有見地的話。這時發現兒子倒是挺認真的,不禁有了些興趣。蔣淑英雖未說話,心思卻和丈夫差不多。

張若晨見父母臉上露出的訝異之色,知道自己剛才那番話收到了預期效果。說道:“紅星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銷路。隻要產品能源源不斷地賣出去,廠裏的效益自然就好起來了。就像老爸你這次聯係到的客戶,一下子解決了廠裏不少積壓庫存。但是呢,這隻是偶然現象,不能老是希望天上掉餡餅。”

蔣淑英忍不住笑了,對丈夫說:“兒子說你是撿了天上掉的餡餅,你覺得有沒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