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場裏的玫瑰花開得正豔,在這空寂無聊的空間裏顯得有些孤單,《沒離開過》的旋律在耳邊回旋,窗外炙熱的陽光嘲笑著那些蔫頭耷腦的綠色植物,花花綠綠的遮陽傘下是那些再熟悉不過的應季節變換展示時尚魅力的陌生人,單車在校園的甬道中緩緩前行,別人的記憶變得那麼豐滿、有趣。
清秋的年少時光沒有太多歡樂的記憶,在她的童年時光沒有《哆啦A夢》,沒有棒棒糖,沒有漂亮的花裙子,似乎她的童年標誌隻有孤單。留守兒童,這似乎是一個已經普遍認識卻又同時無可奈何地問題。在她的記憶裏,爸爸媽媽把她留在老家,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麵,對於親情的滋味她並沒能體會到多少。直到她十幾歲才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喜歡憂傷,多愁善感也許就與她的人生經曆有關吧!習慣了孤獨與哀傷,就特別害怕見到那些讓人傷心的事情。所以,與清秋的談話僅限於《金粉世家》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永遠的錯過我們從未談起。
清秋會習慣性的來我空間看看,很少留下隻言片語,她說:“來你空間,總是給人以美的享受。”清秋的空間就有些單薄了,沒有裝飾,簡潔自然,就跟她本人一樣。
人們總是喜歡追求自由,對於自由這個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而我是屬於那種對自由沒有任何定義的人,對於自由這麼一個虛無飄渺卻又看似異常神聖的東西我無法給她一個定義,因為自由是未知的。看過一個電影,似乎裏麵有一句台詞可以看做是對自由的一種定義:“真正的花草長在山野爛漫處。”喜歡看電影,喜歡看電視劇,喜歡看話劇,看這些被人標榜為藝術的東西就有這麼一個好處,不經意間,也許就有那麼一個橋段,那麼一句台詞,那麼一段音樂,突然給你一種莫名的感動,一種人生啟示,並成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來的就是那麼猝不及防,就像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炎炎夏日,酷暑難熬,寓居鄉間,每日以詩書茶水相伴倒不失為一種享受。這方土地不得不說是人傑地靈,至少在處處天災的盛世此處卻是年年的風調雨順。田間沒有什麼可忙的農活,街麵上就有了不少閑人,大家在樹蔭下相聚,說說家長裏短,論一下平生見聞,閑適的鄉村生活便悄然展開了。白天有茯苓聒噪,夜晚有各種蟲鳴,寂靜的鄉村就不再顯得孤單了。夜裏有風,白天的暑氣漸消,這時候我就會想起孩子,不知暑假中的孩子是怎樣度過的。有時我會夢見孩子,夢見孩子一個人孤零零的,不知是什麼讓她那麼傷心,我也不敢靠近。為什麼會常常想起孩子呢?世間眾生苦皆因癡起,放下執著方得真自在。可我終究是凡人一個,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我怎麼能夠逃脫出去呢!
“記憶像倒在掌心裏的水,無論你是緊握還是攤開,終究還是會從指縫中一點一滴流淌幹淨。”
《中國文學史》是一部好書,比起那些枯燥的史書更有文學趣味。讀過文學史不難發現,文學其實是盛世文學,哪個朝代文學成就高,哪個朝代絕對是曆史中文明高度發達的是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精彩紛呈,越是思想自由開放的時期,國力就越強盛。凡是那種小家子氣的文學占主流地位的朝代,全都是國力衰落,受氣於世界民族之林。喜歡《詩經》,喜歡她的原始自然,透著人性的真實;喜歡漢賦,喜歡她的氣勢磅礴,精雕細琢的華麗;喜歡唐詩,喜歡她的自由奔放,巧奪天工的造化;喜歡上古神話,喜歡唐傳奇,喜歡宋詞元曲……每個文學精彩紛呈的時代都透著人情。耳濡目染的讀過許多文章,就變得喜歡附庸風雅,偶爾也寫幾句歪詩記錄下片刻感想。
“如是彼岸如是花,別君一夕各天涯,秋桐聽雨漸歇日,當剪窗燭敘年華。”
此時正讀五代詞史那段,也許自己天生的喜歡風月自然之物,便於那些多愁善感的詞人有了些許共通之處,也就變得喜歡睹物思人,其實這與思念無關。
小強說:“好有柴啊!”
我說:“就是缺一把小火苗。”
每有所感便彙成文字發在空間狀態中,算是對遠方的朋友報個平安,於是空間狀態裏就多了許多不和四六的漢字符號。
“桃李橫斜映寶刹,慧心識得幾蓮花,憑他瑤池仙子顧,不入霄漢落酒家。”
飛葉說:“又是說的酒吧!”
我說:“哈哈,這次你可是猜錯了!”難道我真的是一個酒鬼,跟別人經常提酒的事兒嗎?其實我這人並不好酒,隻是對於釀酒工藝的失傳感到惋惜,如今拉個屎都要說出幾百種經濟學道理來,更何況是人生四大樂事之首的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