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評比(2 / 3)

校級活動可以加分的很多,比如校級社團會員可以加兩分,夏季活動如青協誌願者活動,注冊一次可以加2分,但最多疊加兩次。其他的校級活動的加分狀況也是如此計算。所以從經濟的角來看,每一個校級社團的活動隻參加兩次,參加最多的社團,注冊兩次是邊際效用最高的。這一點也是這次評比過程中才發現的,看看覺著有點兒晚。以前我一直納悶為什麼那麼多青協證上隻注冊了兩次就沒有下了,現在看來可以理解了,原來有很多知情人士啊!關於社團活動的加分也是比較明確的,幾乎所有人都參與了那些社團活動,加起分來也就沒有什麼異議,大家都是一樣的嘛!

素質分的另一項內容就是證書分了。國家級的加五分,省級的加4分,校級的加3分,獲得名次的額外加五分。說到證書,人們有些茫然了,校根本就從未有過關於比賽的通知啊!到哪裏去弄證書去啊!人們的茫然很快被震驚所替代了。班長拿出很多的證書,什麼素質杯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什麼車單杯經濟論壇特等獎等等都是國家級的大賽獲獎證書。花花綠綠的各種證書堆了一大桌,這些不知名的大賽從哪兒冒出來的,而且還都是重量級的,我們在校這麼長時間都沒聽說過有什麼大賽啊,難道說我們沒有看見通知。綜合評比小組一瞅那一堆證書就眼暈,這麼有含金量的東西加分肯定少不了。果然,算下來這些證書就加了多分,再加上他那莫名其妙的傲人成績單,他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綜合評比第一名,國家一等獎金也就自然而然的被他收入囊中。

綜合評比結束了,各個獎項都已經名花有主了。很多人都獲得了獎金,可大家顯得並不高興,班裏到處都是各種議論(寵魅最新章節)。有人說:“我親見班長考試那破狀態,整張卷沒填幾個空,他哪兒來的這麼高的成績。”有人說:“成績算個球啊,證書,證書才是關鍵,咱班成績第一的又能怎樣,成績乘以分之七十跟班長也就多不了幾分了,人家素質多高啊,乘上分之十那還得了。”有人說:“證書算個球,說不定從哪兒弄的呢?小攤上十塊錢買一打證書,個個都是國家級大賽的冠軍證書。你說咱怎麼就那麼傻,沒去買幾打證書玩玩。這年頭醬菜廠都能辦個國家級科研大賽,發十個八個的特等獎那更不在話下,改良下醬菜口味都能算突出成就,咱就說咱弄了個醬菜研發高新技術成果獎,有誰真會去查有沒有這東西啊!”有人說:“看見什麼是權術了嗎?別看人家平時什麼都不幹,整天去舔領導們的腳後跟,到時候就能弄出個驚天動地來,這招在咱們天朝是很有用的。咱們這班人倒好總是自命清高,對那些所謂領導代答不理,關鍵時刻人家領導也不鳥咱。”有人說:“這真是個坑爹的世道,老辛辛苦苦習,好不容易弄了個全班前幾,指望弄個二等,誰成想***連個等都沒混上。”有人說:“要說坑爹,stm比得上我,一年了淨幹些費力不討好的活,以後那個狗屁領導再找我幹活,就讓他死球去。還tm院裏活動都得參加,不參加在綜合評比時扣分,我也沒見班長參加什麼活動啊,怎麼就不扣分。我們倒是老老實實的參加了,也沒見給加分啊!”有人說:“想開點兒吧,老兄!都加分的項目不就相當於不加分嗎?領導們很忙,自然想簡化工作程序,等於不加分的活動幹脆取消掉豈不省事!”

綜合評比是好事,至少讓我們認識到一些我們從未見識過的校內幕或者也可以說是成功經驗,那就是:不要做別人看得見的事。校是聖潔的,簡單的,我們曾經一直這麼認為。綜合評比鬧鬧哄哄的弄了一個星期,可就是這一個星期似乎有幾十年那麼漫長。經曆過綜合評比的人們瞬間成熟了許多,說起話來都透露著不可置疑的社會性,辦起事情來也具經濟頭腦(隋末全文閱讀)。本不該這麼早就出現在孩們身上的市儈成為了一種潮流,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效益論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漸漸變成了人們共同的生存準則,什麼集體榮譽,什麼主人翁責任感,讓那些隻能騙騙小孩的謊言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