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番外·賀懸年(1 / 2)

大梁,永朔七年,惠昌夫人宋氏舍壽。

孝子傷痛欲絕,幾不能起。

從人勸:“阿郎切勿自傷自損,太夫人升仙路,尚需阿郎操持。”

遂往朝廷報喪丁憂,發凶訃於各家,設冰於屍床下。

次日小斂,孝子及後輩親眷哭。

小斂後,齋郎以酒跪奠,孝子哭踴。

大殮奉太夫人於梓宮,誦祝文,孝子再拜哭踴,殯梓宮於西階,設熬黍稷,盛八筐,加魚臘。

隨後,定陵擇地。

有一僧人跣足而來,言曾受太夫人一飯之恩,今特來吊唁。

賀懸年並不記得此人,也未曾聽母親提過什麼僧人,隻淡淡回禮。

忽聽某家小兒驚呼:“是舍身阿師!為阿翁招魂的舍身阿師!”

賀懸年問其故。

小兒家中長輩說:“數年前先父病辭,偏遺訓有缺,諸兄弟各執一詞,家母不敢輕斷;偶得阿師招魂,帷幄中魂影如生,諸兄弟聆先父遺訓,未使家宅生亂,闔家感念至今。”

彼時,那僧人早已出府門。

賀懸年忙追去:“阿師留步!”

僧人回首,雙手合十,口唱佛號:“阿彌陀佛,賀侯有何指教?”

“不敢!方才某聽人言,阿師可令亡魂回歸,留遺訓於後人,不使生人有憾,故厚顏求阿師一助!若得先慈一言,縱有萬難亦不辭不懼!”賀懸年長拜。

僧人搖頭:“太夫人亡魂已去,不可招也。”

“可卜來世乎?”

“不可。”

“若求來世福澤,阿師可有神通?”

“福禍天定,不可強求。”

“某尚有餘福否?”

僧人笑了:“紫微星福運如日,賀侯則如月,此後五十年,滿天星鬥不可爭其輝也。”

“願以月輝,獨照先慈!”

“賀侯前途無量,若舍福緣贈亡人,則餘生寥落、後繼無人。彼時,國失棟梁、君失良將,江山傾頹,悔之將晚。”

“無先慈,某必無今日;無今日,何談來日?先慈勞苦教養之恩,至今未嚐報之萬一,若有幸為母盡孝,雖死不悔!某先為人子,再為人臣,倘或江山有傾頹之危,縱身老鬢殘,亦可以命報國!”

僧人依舊笑著搖搖頭:“事不可為,老僧勸賀侯惜福,若否,恐遭反噬。賀侯不必再送,告辭!”

僧人言罷,轉身離去,賀懸年追之不及。

從人見賀懸年悵然而歸,便問:“阿郎可求得招魂策?”

賀懸年歎:“阿師神通非止於招魂,可惜不願相助。”

從人說:“或可往後土神宮祈願!”

相傳,大梁的開國皇帝乃後土點化之大機緣者,如今已入神界,於後土座下修行。

阿郎既是大梁臣子,亦是徽烈皇帝臣子。

臣子有求於帝王,帝王當有回應。

賀懸年深覺有理。

神宮令聞其來意,笑說:“此事不難,隻是少不得沾染因果,故而和尚不敢出手。”

“令官可有顧慮?”

神宮令傲然道:“我等受徽烈皇帝庇佑,無所畏懼!賀侯先回府打理太夫人身後事,待封墓那日,我當親臨,成全汝一片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