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罪犯看完戲,水一滴也不灑出來。
寶誌禪師問罪犯:“戲好看嗎?”
罪犯答:“不知道。”
寶誌禪師又問:“戲好聽嗎?”
罪犯答:“不知道。”
寶誌公問:“你跪在台前看戲、聽戲,怎麼會不知道?”
罪犯答:“我心顧著這盤水都來不及,哪有心看戲、聽戲。”
武帝一聽,終於明白:心不在戲,那麼,對戲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寶誌公心在生死大事,而不在戲,那麼,怎麼會知道戲演的好壞?
我們大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人專注的時候,就會聽不到周圍的聲音,看不到周圍在發生什麼。而我們的耳朵和眼睛都是正常的,怎麼會感受不到呢?這就是專注的問題。炒菜的時候如果走神想別的事,就會忘記關煤氣;吃飯的時候不用心,胡思亂想,連飯菜是什麼味道都不知道,馬馬虎虎地吃,不想吃了才知道飽了。這就是散亂,在炒菜吃飯的過程中,能一點不糊塗,內心清靜地做當下的事,也是一種禪。
禪定就是你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心在那件事上。寶誌禪師一心參生死,當然不知道戲的內容;罪犯一心保持水不灑出來,當然也不知道戲好不好看。
世間的事,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複雜;看起來特別困難,做起來會發現也不過如此。其實每件事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們都要用心去做,這樣才能洞悉其中的奧妙,才能不同於尋常人。你看,有的人悉心靜氣,專心致誌,幹一行愛一行,最終成為行家高手,成為行業榜樣,為社會為個人創造了許多財富,名存千古。
現實生活中不乏有聰明才智的人,有些人甚至聰明過人,智力超群,但是由於他們做事不能專注,對任何事隻能保持三分鍾熱度,做這件事的時候總想著另外一件事,有太多的愛好,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所以什麼事都做不成。這些人是聰明的傻瓜,是聰明的失敗者。
做人要拋棄浮躁,安定自己的內心世界,排除私心雜念,專心致誌地做好每件事,能真正做一行愛一行,那麼就真能行行出狀元。與其四處找船坐,不能自己傾心修一座碼頭,到時何愁沒船會來?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無論你從事任何事業,都要專要精,才能夠有成就。世間這麼多技術這麼多行業,你喜歡哪一種就可以選擇哪一種,但既然選定了一項事業、一份職業,就專注地投入進去,盡最大努力,調動自身全部資源和力量做到最好。隻有具備這種十年一劍的專注精神,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一生專注一項事業,每天專注本職工作,這是一個成功的方法,更是一條實現成功人生的捷徑。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一天,一個青年去拜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慧能一看他就知道是佛門龍象。於是問道:“你從那裏來?”
青年恭敬地說:“從不遠的地方來。”
慧能心想:“這麼小的年紀就有如此造化,真是難得!”
於是又問道:“你的生命在哪裏?”
年輕人答道:“生命?我早就忘記了!”
慧能十分欣喜,召喚青年向前近來:“好好說,你府上是哪裏?”“浙中。”
“來拜見我是為了什麼事?”
青年說:“世間均是垃圾,無處容身,請師父收我為徒。”
慧能為了考驗他出家的決心,笑著說:“不要出家!”
青年堅定地說:“不要不出家!”
後來,這個青年繼承了六祖的禪風,成為著名的南陽慧忠禪師。慧忠禪師在河南的深山裏苦修了40年,與世人隔絕,沒有任何煩惱與欲念,終於見到了清明的世界。
有個僧人問他:“怎樣可以成佛?”
南陽慧忠微笑:“放下、忘掉。”
“怎樣才能物我兩忘?”
“超越一切,無欲無求!”
“佛是什麼?”
慧忠揚眉大笑:“佛就是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你就是佛。”
現在的人幸福感越來越少,壓抑感越來越強,很容易被各種煩惱折磨得暈頭轉向、意誌消沉。隨著年輕的增長,我們的理想抱負皆已不見,常常是為別人而活。上學的時候為了父母和老師的表揚,長大後為了戀人或紅顏一笑,工作後為了升職加薪,年歲再大一點的為了孩子和年邁父母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