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就會氣和,氣和就會心平。“擁有世界也隻能睡一張床”,讓我們抑製貪欲,珍惜擁有,做一個真正的心理富翁。
做人的最高境界一一忍、持、悟
唐代豐幹禪師住在天台山國清寺。一天,在鬆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的聲音,他尋聲一看,原來是一個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幹禪師不得已,隻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他是豐幹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後,上座就讓他擔任添飯的工作。時間久後,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個名叫寒山的貧子,相交最為莫逆,因為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裏吃剩的渣滓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鎊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處事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彌勒菩薩偈語說: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事秘訣。”
寒山、拾得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詩才橫溢,佛門弟子認為他們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轉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蹤跡怪異,其典型形象總是滿麵春風,拍掌而笑,民間奉為“和”、“合”二仙。
生活中與人交往時難免會出現矛盾和摩擦,有些人有些事總會讓我們倍感困擾,解脫不得,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讓我們困擾的瑣碎事情呢?想必拾得的回答已經讓大家有所悟了。
其實,沒有人故意要與你鬧別扭,別人明爭暗鬥,讓他去鬥,你不鬥氣也不生氣,隻管正眼走自己的路,那樣才能笑到最後。如果有人看你不順眼要整你,你就一門心思放在如何反抗上,那麼就中了他的計。這時,不妨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再過幾年,你且看他”,早就什麼都不是了吧!
我一個老友所在的公司,由於換了領導,人事浮動很厲害,個個都想趁著這個機會爬上去,明地裏滿麵春風客客氣氣,背地裏卻使絆子,想法子打壓,每天單位都是無聲的硝煙一片。老友是個與世無爭的人,每天該上班就上班,該下班就下班,本職工作做得很好,偶爾同事有困難了也會幫助一下,對地位沒多大追求,雖然這次提升按說他也有機會,但他根本都沒去爭過。正在另外兩位候選人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沒想上頭卻把老友提拔了上去,讓所有人都很意外。
如果把自己當成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人,我們的煩惱就會減少。正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有用、特別了不起,於是煩惱就產生了。因為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當別人在下麵稍微動一下,高高在上的自尊心就岌岌可危了。因此,不妨把自己看得平凡一點,這樣內心就會很平靜,當聽到有人攻擊你、傷害你、誹鎊你時,都會覺得這很正常。
當別人無論怎樣都無法激起你的怒氣,無法煽起你的惡意,你也就具備了別人無法企及的智慧。少結一些怨氣,把憤怒、悲傷、沮喪統統掃地出門,否則當你年邁時就會發現,這一生根本沒有多少幸福快樂可回憶,這樣的人生是可悲的。人活著不是為了討別人開心的,更重要的是自己活得輕鬆快樂,所以,何必在意旁人的閑言碎語?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忍、持、悟。人生有很多事、很多話、很多氣需要忍,忍是一種領悟,是人生的一種基本課程,懂得忍,走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持”則是教你學會如何放手,因為在你得到的同時就失去了別的東西,畢竟人隻有兩隻手,能抓住多少東西呢?得到的,不要沾沾自喜,沒有得到的,不要灰心喪氣。失去是另一種得到,學會放棄才能更好的持有。
真正能做到這三點的人,為人處世便如魚得水,至高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