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可以追名求利,但不能急功近利可以追名求利,但不能急功近利(1)(3 / 3)

世人在俗世裏為名利奔走,視網膜上沾滿了陰暗和虛偽,那些純淨、簡單、美好,早已遠離了瞳孔。如果患了眼部疾病還可以去動手術治療,可這時,心靈變化引起的“病變”,又拿什麼去醫治?

功名再大,逃不脫生死

有一個叫道岫的和尚,始終不能開悟,眼看比他晚入參禪的同伴日益精進,想想自己實在沒用,心想還是做個行腳的苦行僧吧!於是打點衣服準備遠行。

道岫稟告道:“師父!學僧辜負您的慈悲,在您座下參學已有十年之久,對禪仍是一點覺悟沒有。我實在不是學禪的苗子,今向您老辭行,我將雲遊去。”

廣圄禪師非常驚訝問道:“哦!為什麼沒有覺悟就要走呢?難道到別處就可以覺悟嗎?”

道岫誠懇的再稟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都精進於道業上的修持,但絲毫不能開悟。反觀同參的道友們一個個都修得正果、回歸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處,萌發一股倦怠感,我想我還是做個行腳的苦行僧吧!”

廣圄禪師聽後開示道:“悟,是一種內在本性的流露,根本無法形容,也無法傳達給別人,更是學不來也急不得的。別人是別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禪,這是兩回事,為什麼要混為一談呢?”

道岫道:“師父!您不知道,我跟同參們一比,立刻就有大鵬鳥與小麻雀的慚愧。”

廣圄禪師裝著不解似的問道:“怎麼樣的大?怎麼樣的小?”

道岫答道:“大鵬鳥一展翅能飛越幾百裏,而我隻能是草地上的方圓幾丈而已。”

廣圄禪師意味深長的問道:“大鵬鳥一展翅能飛幾百裏,已經飛越生死了嗎?”

道岫聽後默默不語,若有所悟。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比較、計較,這是煩惱的來源。大鵬鳥一展翅千八百裏,但不能飛越生死大海。小麻雀與大鵬鳥從速度上比較有快慢,但本質上卻是一樣的。都是生命,都有死的一天,你現在功名再大,也逃不掉生死。

我總是這樣勸誡自己和別人一一比什麼,沒有可比性啊!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因此根本不具可比性,比的基礎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可又有誰與誰真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呢?這時不如汲取一些別人的成功經驗,內化為自己的優秀品質,別人的成功帶給我們的應該是啟示和思考,而不應該成為我們退卻和失望的理由。

現代社會,一些人的對比心理很嚴重,今天看到張三家買了新車,就抱怨自己丈夫沒本事;明天看到李四家換了新房,就感覺自己懷才不遇,老板給的薪水太低;再看到身邊的人家庭幸福整天都是歡笑,就怪老天不公平。在這些人眼裏,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是別人的好。這樣比較,除了讓自己更加消極,生活更沒追求之外,沒有什麼更好的後果了。

他比你富,他能為自己買多幾年壽命嗎?他比你有錢,他富得過比爾·蓋茨嗎?他官大,大得過國家主席嗎?對比也是有技巧的,總是比上,就會陷入自卑,總是比下,就會變得傲慢。所以要平等對比,別人有跑車,你有樓房;別人妻子漂亮,你的妻子溫柔體貼;別人的孩子成績好,你孩子雖然成績一般但很有創造力。這樣比的話,是不是就幸福多了?

其實,隻要擺正心態,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其實也是生活中一種難得的動力。隻要你把對方當成你的目標與榜樣,更上一層樓就不再那麼難了。或者與過去的自己相比,那麼心態也許就會變得更好點。

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赤條條地來,也將赤條條地去!

不貪心是戳穿一切圈套的秘密武器

無果禪師為了專心參禪,在深山一住就是20年。

這些年來,有一對母女細心照料他。然而20年來,他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認為自己無法在這裏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尋師訪道,解除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