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迷彩之師 (2)(3 / 3)

另一個故事出自《川軍》一書,1937—1938年數十萬川軍為民族大義,毅然出川抗日。七七事變爆發,國民黨中央軍節節敗退,川軍將士聞訊請纓,在劉湘、鄧錫侯、孫震、王銘章等川軍將領的率領下,穿著單衣、草鞋,帶著川造的“單打一”步槍,分北路和東路萬裏馳援華北,去麵對日軍的飛機、大炮、坦克。但由於戰事吃緊,隊伍尚未在許昌集結,更沒有更換裝備,先遣部隊就位後立即奔赴晉東娘子關前線。由於首次與日軍交火和裝備懸殊,川軍41軍122師傷亡慘重。太原淪陷後,國民黨軍隊棄守山東,日軍輕取黃河天險,徐州危在旦夕,川軍被編入第五戰區,歸李宗仁統一指揮。滕縣保衛戰一役,122師幾近全軍覆沒,中將師長王銘章等人突圍失敗,為國英勇捐軀,但為此後的台兒莊大捷贏得了寶貴的戰機。在台兒莊戰役前後,第二批出川抗戰將士又迅速組織起來,從巴山蜀水衝出夔門……據統計,在八年抗戰期間,地處大後方的四川全省,出川抗戰將士陣亡、負傷、失蹤共計64萬多人,占全國抗戰軍隊的五分之一,為各省之首。

王閏清說,“5·12”特大地震災害後,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災區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下,災區人民頑強拚搏,團結一心,自救自強,短短100多天時間,已經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初步勝利。

災區人民在大災麵前挺起不屈的脊梁,彰顯著四川精神!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親臨災區,感受災區,特別是在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見證災難,激勵人生,許多援建者更是獲得了一種拚搏進取的力量。讓青川人民早日享受到援建成果,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第二章(1)

前方一團火

“司令部”之夜

浙江省援建指揮部是各市地、縣援建指揮部的“司令部”。援建工作怎樣開展,援建項目、資金如何調度安排,援建隊伍怎樣管理,質量、進度如何保證等一係列的問題,是“司令部”這個核心麵臨的課題。指揮長談月明盡管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曆和經驗,但災區援建對他來說,對所有援川幹部來說,仍然是一個新課題。

談月明說,壓力來自方方麵麵:時間特別緊,任務特別重,困難特別多,條件特別艱苦;18個省市對口援建,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浙江援建的質量進展成效,援建人員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青川人民的期望,浙江人民的囑托等等,都讓談月明和他的戰友們倍感責任的重大和使命的神聖。

2008年7月27日,指揮部全體成員進駐青川當晚,板房裏燈光通夜未熄,第一次黨委會召開,圍繞對口支援任務,領導班子進行分工,對內設置部門細化職責。

省援建指揮部實行指揮長負責製。指揮長、黨委書記(兼)領導省援建指揮部及黨委的工作,黨委副書記、副指揮長協助指揮長、黨委書記(兼)工作。

談月明:領導省援建指揮部及黨委全麵工作,負責援建資金方麵的工作。分管資金管理組。

趙克:負責黨務和幹部管理工作,負責智力支援工作,負責後勤管理、接待聯絡和宣傳報道工作。分管辦公室、綜合協調組。

周華富:負責規劃工作,負責援建項目年度實施計劃的相關工作,負責項目前期推進工作,負責研究提出項目管理模式。分管項目規劃組,協助指揮長分管資金管理工作。

潘曉波:負責產業重建工作,負責浙商來廣元的投資工作,負責浙江援建工業園區的推進工作,負責協調就業、勞動力培訓等工作。分管產業發展組。

蔡剛:負責重點項目的招投標、監理和建設推進工作,負責協調援建項目的實施進度、工程質量和竣工驗收工作,負責安全生產和統計彙總工作。分管工程建設組。

孫賢龍:負責廣元市委、市政府有關浙江援建的協調工作。

指揮部內設“一辦五組”,即:辦公室、項目規劃組、工程建設組、資金管理組、產業發展組、綜合協調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