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永不滿足(1 / 1)

小人物知足常樂

小人物經常提出這樣的疑問:比爾蓋茨已經那麼有錢,八輩子都用不完,他為什麼還要每天辛辛苦苦去賺錢?

或者看了某部電視劇,一位高官因謀反被殺,他們又生出疑問:他已經當了那麼大的官,為什麼還不滿足,要拿性命去冒險?

滿足於現有成就,是一種典型的小人物思想。隻要生活還過得去,隻要走在人前還算有麵子,他們就不思進取,在安逸中消磨自己的生命。

有一位年輕人,在稅務局工作。他知識豐富,能說會道,在待人接物方麵也有著一種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老練成熟。許多人認為他將來一定是個大人物。果然,24歲時,他就當上了辦公室主任,26歲時,他就當上了分局局長。隨著職務的提升,許多人爭相與他結交。自此,誌滿意得的他流連於飯局與牌局中,有時甚至還到娛樂場所爽上一把,把幹事業的雄心丟到九霄雲外。十年後,當一位昔日的下屬升到他頭上做局長時,他才驚覺時不我待。有心重振事業,人際關係已經變了,他的名聲也大不如前,難度甚大。他索性自暴自棄,甘心做庸人。

很多小人物最初進步比較快,他們的毛病是,一旦有所成就,就要停下來享受成果,然後成了落伍者。

大人物永不滿足

大人物以追求人生價值為滿足,所以他們永不滿足。至於成果,那並不是他們最看重的東西,無論得到多少都不夠多,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隻值這麼多。所以,他們永遠不會像小人物那樣安於現狀。

有一位學習音樂的年輕人,最初不名一文,隻能到街頭拉小提琴賣藝賺錢。很幸運,他和一位認識的黑人琴手一起爭到一個最好賺錢的地盤——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過了一段時間,年輕人賺到一些錢,就和那位黑人琴手道別,去大學進修。

十年後,年輕人路過那家商業銀行,發現昔日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最好賺錢的地盤”拉琴。黑人琴手高興地問他:“兄弟啊,你現在在哪裏拉琴啊?”年輕人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的名字。黑人琴手又問:“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很好賺錢的地盤嗎?”他哪裏知道,年輕人現在已經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音樂家,經常應邀到各個著名的音樂廳登台獻藝,而不是在門口拉琴賣藝!

富蘭克林人壽保險公司前總經理貝克曾告誡年輕人說:“我希望你們絕不要滿足。我希望你們永遠迫切感到不僅需要改進和提高你們自己,而且需要改進和提高你們周圍的世界這正是一種大人物的思路。大人物永遠向上,他們不會像小人物一樣死守著“最好賺錢的地盤”。他們永遠向更高的目標出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