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漢軍來說,太平軍的斥候實在是太窮了,根本沒有能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戰馬也因為太瘦,嫌帶著累贅,反正在後方,即使回來取也來得及。
漢軍的馬蹄聲消失過後,原本伏在地上的一具太平軍屍體突然動了動,從地上站起來,呼喚了數聲,見無人回應,才牽過一匹空馬翻身而上,打馬飛奔。
陳玉成臉色鐵青的看著眼前全身是泥的斥候,問道:“這麼說,除了你之外,其他人都死了。”
“回英王,短毛賊的火器實在太過精良,若不是小人主動從馬上跌落,也逃不過一死。”
“好,好的很,十五人對五人,死了十四人,而短毛賊卻毫發無損,真是好的很。”
“英王饒命,英王饒命。”那名斥候聽出陳玉成語中寒意,拚命的求饒。
“英王,斥候損失慘重,他也是無能為力,看著他活著回來報信的份上,還是饒他一遭吧。”一名部下勸道。
“滾下去。”良久,陳玉成嘴裏終於吐出數字。
“多謝英王,多謝英王。”斥候如蒙大赦,磕完一個頭後,急忙連滾帶爬的離開。
若隻有一隊斥候被殲,陳玉成倒不會太生氣,隻是他派出的七支斥候隊伍,到現還沒有一支回來報信,現在看來無疑也是凶多吉少,若不是這名斥候回來,他連自己的斥候隊是如何失蹤都不知,這給出征時還信心十足的陳玉成宛如當頭一捧,若不是看在這名斥候是唯一活著回來的一人,又有人求情的份上,陳玉成早將其下令處斬了。
“英王,要不要加派斥候?”一名將領建議道。
還沒有交戰就損失了一百餘人,雖然一百餘人對於三萬人的大軍來說微不足道,可是能擔當斥候,自然是軍中精銳,在太平軍糧食如此困難之時,這些人還每人配了戰馬,可見在軍中是多麼寶貴,那怕損失最少也會讓陳玉成心疼無比,隻是大軍行軍,沒有斥候當然不行。
“傳令,以三十人為一隊,若發現敵軍,不得主動追擊,馬上派人回報。”
“是。”
隨著陳玉成的命令,一隊隊太平軍的斥候重新撒了出去,雙方斥候隊很快重新相遇,不過有了陳玉成的吩咐,這些太平軍斥候謹慎無比,發現漢軍斥候哪怕人數再少也不追趕,等到大部隊到了再走,讓還想誘敵的漢軍斥候隊鬱悶無比,最後隻好采取開一槍就走的原則,以騷擾為主。
這樣一來,太平軍的斥候損失倒是在可接受範圍,漢軍的火槍雖然精良,隻是距離一遠又是在馬背上,極難瞄準,即使是數十槍也難打中一個目標,太平軍一天下來死傷也不到十人,隻是行軍的速度就慢了下來,整個大軍一天行軍的速度不到十裏。
原本一兩天的路程,在漢軍斥候的騷擾下,太平軍前部足足花了四天時間才到達孟津縣城效外,等整支隊伍到達時,又是數天時間過去,而此時孟津漢軍士兵已不是千人,而足足增加了二倍,達到了三千人。這幾天,漢軍又發動了孟津縣城的民夫和投降的太平軍俘虜,以糧食為誘餌,在孟津城外深溝壁壘。
有六七天的時間,漢軍不是不可運來更多的軍隊,不過卻沒有必要,更多的部隊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物資,漢軍從當地幾乎得不到任何有用的補給,不但一切物資要從後方運輸,還要拿出巨量的糧食來救濟所占地的百姓,即使是以漢軍運輸的效率,對於如此龐大的物資運輸也是頭痛萬分,不得不放慢部隊進步的速度。
此時糧食是太平軍俘虜和普通民眾最受歡迎之物,在漢軍以糧食為酬勞的誘惑下,俘虜和民眾發揮出最大的熱情,短短時間就挖掘出數條巨大的環形壕溝,中間還藏有暗道無數。
這樣的陣線,即使是兩支戰力相同的部隊,進攻的一方也會碰得頭破血流,陳玉成一看到漢軍的挖掘的壕溝就感到頭皮發麻,不過此時不容他退縮,隻能前進。
“咚、咚、咚。”
一陣雄壯的鼓聲在太平軍營中響起,一隊隊太平軍在鼓聲中向漢軍陣地走去,這些太平軍身上隻穿著薄薄的單衣,在寒風中凍得嗦嗦發抖,手持著簡陋的武器,不少人的刀槍上鏽跡斑斑,幾乎沒有什麼防護的盾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