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_盛世元音(3 / 3)

看到並蒂蓮,穿越時空,猶如見到了六百年前的古人。欣喜之餘,趕緊約了朋友們過來分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惠泉也冒著狂風暴雨如期趕到。琴曲書畫,將近三十人的聚會,那種感覺,怎一個“雅”字了得!三千清曲典藏於大千世界;

一寸芳心獨秀於萬丈紅塵。這是工作室主人自撰的一副對聯,由中國書協副主席言恭達書寫,倪小舟竹刻,很醒目。

有人稱楊守鬆為“楊昆”,把楊守鬆工作室說成“昆曲工作室”。

不錯,《昆曲之路》和《大美昆曲》都是醐途樓的作品。

昆曲是醐途樓的尋找與守望,是醐途樓的精神支撐!

物質貧乏,精神代替不了物質;

物質豐富,同樣代替不了精神。

經濟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飛躍(昆山之路),而文化尤其是昆曲這樣極致的藝術,要保護和傳承,需要持久而艱難卓絕的努力。

這是更加艱難的“路”:昆曲(文化)之路。

“昆山之路”到“昆曲之路”,一個時代從經濟到文化、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

一字之差,夢的飛躍!

一個時代的政治結束了,文化還會延續。昆曲是封建王朝時代文化的符號和象征,昆曲卻超越了時代,超越了政治,延續到今天,還會延續到將來。政治會發展,社會會變遷,但昆曲卻永遠是昆曲。

文化很脆弱。

文化很堅強。

文化很偉大!

沒有思想,怎麼談解放思想?

沒有文化,怎麼去領導文化?

沒有文化,文化生態怎麼可能不受汙染和扭曲?

文化自覺

昆曲得名,誰都想沾一分光,分一杯羹。

昆曲成為名片,是好事。有時卻被出於各種目的的人利用甚至是“明騙”。

政治與權力推崇文化的時候,文化人往往表現得“欣喜若狂”。當年《十五貫》的演出,是一群藝人從饑寒交迫的狀態下“解放了”“翻身了”,他們真心實意也全心全意地付出,而在商品大潮席卷華夏的當今,文化的迷失已經不再是個別現象,有的文化人喪失了文化品格,並且以文化的名義破壞文化、攫取私利。

文化不僅應該而且必須保持自己的尊嚴!

文化人不僅應該而且必須保持健全的品格、使命感與擔當!

文化自覺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脊梁。

疏遠靈魂則脊梁不正。

脊梁不正則靈魂扭曲。

堅持與守望是文化自覺的不可或缺的題中應有之義。

水磨

就在本書即將定稿時,企業家王強的水磨昆曲會所在老街開台演出。

昆曲源頭,老街新喜。

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從此,江蘇省昆劇院一支演出小分隊進駐老街,常年演昆曲。

王強與文化有緣。三十年前,昆山首屆“十佳歌手”評比,王強名列其中。之後“下海”,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嚐過了,如今“回歸”,斥巨資打造高端高雅的文化品牌。

要麼不做,做就一定做最好的!

文人獨有的水磨氣質,水磨的昆曲天外歸來。

嫡嫡親親的姐姐嗬……

昆曲在巴城發源,從黃幡綽到顧阿瑛和顧堅,再到魏良輔和梁辰魚,唐時明月,宋代花雨,元朝風雲,明清飛雪,風花雪月,天上人間,昆曲走向五湖四海,起起落落幾百年,昆曲又在她的源頭登堂入室。

吳新雷老師為昆曲會所撰寫對聯——巴城曲苑展開新眼界

梁魏聲腔洗盡舊胸襟書法家陸家衡為之書“盛世元音”。

昆山文化人中惟一的博士生顧工書“清歌妙舞”四字以贈。

圓夢

昆曲耐聽,老街耐看。

觀之不足,餘韻綿長。

大江南北,幽蘭芳馨。

海內海外,暗香浮動。

這世界,節奏那麼快,那麼“高速”!

這世界,變化那麼大,那麼眼花繚亂!

好在,還有夢。

昆曲是中國夢的一個符號,一個折射政治、經濟和文化起落興衰的標誌。

夢之美麗,夢之神奇,夢之偉大,至情至聖——

1921年,在上海,中國**誕生;在蘇州,昆劇傳習所成立。政治的夢和文化的夢,兩個不能相提並論但又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夢,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雲變幻,如今在各自的軌道上蓄積著夢想的正能量……

共和國風風雨雨走過了六十多年,一個甲子的輪回,驗證了“我們已經找到新路”的自信,盡管,潛在的挑戰依然存在,但是,隨著文化的自覺和覺醒,黃炎培“周期律”的魔咒一定會徹底破解,全民族攜手同心,中國夢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化作現實!

大美昆曲,大美中國。

中國夢,大美無比!!(2013年春—2014年3月巴城老街醐途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