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昆曲,需要社會的關懷
平民昆曲,需要政府的支撐
——摘自“客船”的微博七裏山塘昆曲館
有了昆曲,蘇州山塘街才美到了極致。
生於蘇州的沈偉,最早被昆曲吸引卻是在北京:十多年前在王府井書店二樓,絲絲縷縷的音樂悠悠然進入了他的靈魂,美極了,原來那竟然是故鄉的昆曲!
從此與昆曲結緣,甚至兩個女兒都受影響,雙雙考入了蘇州昆曲學校,一個司笛,一個學花旦。這樣,慢慢接觸昆曲就多了。女兒所在的學校,學生極少有實習演出的機會,畢業後也大多改行,學以致用的寥寥無幾。他替這些可愛的孩子著急。他再三斟酌,就“量身定做”,為這些學生的現在甚至是將來探索一條路子。他和學校領導溝通,雙方找到了共同點。
四十出頭的沈偉,毅然決然丟下生意,開始“經營”他的昆曲館。沒有背景,沒有足夠的資金,但是他和朋友一往情深,走進山塘也走進昆曲。
2011年3月27日,曼妙清雅的昆曲,猶如宜人的春風,掠過新民橋,飄過七裏山塘。遊人駐足凝想,悠然神思:這就是昆曲啊,原來昆曲這麼美啊!
6月1日下午,我和朋友來到山塘街,循聲走近一家茶館,裏麵多是明式家具,舞台兩側為“出將”“入相”,前有一副對聯:傳承百戲之祖桃李自春,宏揚吳地文化滿庭芬芳。
《牡丹亭·遊園·驚夢》,扮演杜麗娘的沈羽楚,水袖如水飄逸,演唱纏綿優雅,不知不覺就把觀眾帶進了明清時代的昆曲堂會……
演員多是學生。整個班底,多從學校組合。下午、晚上,每天每天,昆曲成為七裏山塘一道清新雅致的風景。
“風景”之奇妙還在於:新民橋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昆曲館笛聲悠悠,曲雅韻美。古代與現代交相輝映,大雅與大俗隻有一步之遙。
然而,沈偉走進典雅也走進了尷尬:幾個月“經營”下來,社會效應漸入佳境,經濟狀況卻日見拮據,現在“每天都在往裏麵貼錢”。
難怪,世界就如新民橋上忙忙碌碌的人流,還沒多少心思來品嚐清音體悟優雅。曆史還在雅與俗的糾結交錯中徘徊。
蘭州一位收藏家在這裏連看了三個晚上,他說太美了,怎麼就沒人欣賞?!他和沈偉交談,兩人惺惺相惜,知底知心。臨走他買了二十張票帶回去,不久又彙來了五千元,表示他對昆曲的心儀和心意。
山塘街的昆曲,在艱難中支撐,在癡迷中堅持,在苦苦尋覓中等待。正如“客船”的微博所言——
草根昆曲,需要社會的關懷。
平民昆曲,需要政府的支撐。
一個人,一出戲
2011年12月25日,按照提前的約定,和呂成芳見麵。
我是從網上知道呂成芳的。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昆曲愛好者,能夠登上了北大和北師大的講台,一定有過人之處。
平江路伏羲茶館,“品茶聽琴賞昆曲”的招牌赫然入目,我悄然進門。
呂成芳正在講《牡丹亭》,從春愁閨夢說到雲霞翠軒,從身段說到唱腔,從水袖說到蘭花指,從湯顯祖說到莎士比亞,從昆曲常識普及到藝術高端品賞……形象生動,妙語連珠,深入淺出,實在難得!
邊演講,邊表演,這是呂成芳的一大特色。從《遊園》到《尋夢》,幾個經典唱段,多在娓娓道來的講述間演唱。僅就“皂羅袍”幾句,足足說唱了近半個小時。說得透,演得美,遊客坐得住,聽得進,看得有滋有味,就連我這個“見多識廣”的“昆蟲”,也聽得津津有味。
昆曲是呂成芳演講和表演的主旨,同時穿插了評彈和蘇州地方文化掌故。她會彈琵琶,唱評彈,古琴也懂。多才多藝的呂成芳,把蘇州文化做了全方位的展示和玲瓏剔透的表述。觀眾多是遊客,而且基本上是“第一次”,他們自己去看昆曲,很難有這麼立體的感受,聽導遊吹牛更是一頭霧水真假莫辨,在伏羲茶館,一杯清茶,就品出了蘇州文化的真味。
隨意翻看微博,2012年元旦,有位“杏仁冰淇林”說:有幸今天下午聽到平易近人的昆曲,感謝呂成芳老師讓我們全家度過了美好的下午,也謝謝兒子幫我們挑的茶館。“樂趣總在工作外”說:選了一個好地方,品茶賞昆曲,非名家,卻是了解昆曲的一處好地方。
這是昆曲的魅力,也是呂成芳的成功。
好不容易等到日場結束,呂成芳水都沒喝一口,坐下來接受我的采訪——
起先以為是她自己的茶館,待我發現營業執照上法人不是她,一問才知,原來她僅僅是個“打工”的:伏羲茶館開張後,節目有過昆曲,有過評彈,還有古琴,都沒成功,留不住觀眾,後來組織了個小型的絲竹樂隊,呂成芳唱了,老板感覺她最適合,就請她了。也怪,她一來,茶館生意就興了,就火了。國慶長假,七天演了十四場,場場都興,時常爆滿,有時加座加到牆上(樓梯)……
3月份到聖誕節,已經演出了四百多場!
晚場應該十點結束,卻往往要延長到十一點多……
“小人物”走進大學講堂
2012年8月,蘇州還吹著炎夏的熱風,北京遊客倪之維走過平江路,被“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的聲音吸引,隔窗看去,二八佳人,款款移步,鶯聲燕語,煞是迷人。不由得進門坐定,品茶,聽曲。
這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他被呂成芳的講述和表演深深打動,他覺得呂成芳的好處就在於:即便不懂昆曲、不知道昆曲的人,一旦見到聽到,不消幾分鍾,就會被粘住,想走也挪不了——昆曲的傳播,不正是需要這樣的人嗎?他萌發了一個將平江路的茶館“賣唱”搬到北京大學課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