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合該出事。孝王忠遭身邊親信背叛,中了南蠻蟲蠱,性命危在旦夕。先帝得到消息後,專門派太醫正和南蠻受降的大巫師為孝王忠解蠱,曆經數月,孝王忠體內的蠱蟲終於被殺死,但孝王忠也因此患上不育之症,再難行人事。
先帝見他整日借酒澆愁,便將孝王忠調回京城,賜下府邸、美姬,讓孝王忠頤養天年,還經常在宮裏舉辦家宴,邀孝王忠前去話家常。
兄友弟恭本是好事,可孝王忠三天兩頭進宮,難免與阿蠻碰麵。最初二人隻是相互打個招呼,後來見麵次數多了,沒那麼拘謹,偶爾也會閑聊幾句,追憶往昔。
椂王淺誕生那年上元節,先帝照常在宮裏舉辦家宴,邀孝王忠入宮敘話。
彼時的孝王忠年富力強,府裏妻妾成群,卻隻能看不能吃,尤其令他意難平的是,別人三十出頭,早已開枝散葉,而他到了這個年紀,膝下卻無一子半女,看著皇兄妻妾和諧、兒女成群,他抑鬱胸悶,低調離了席,跑去禦花園中自哀自怨。
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那晚鬱鬱寡歡的孝王忠,剛巧遇到了鬱鬱不得誌的阿蠻,兩人惺惺相惜下抱頭痛哭,而阿蠻在得知孝王忠的心結後,終是沒能忍住,將當年那天大的秘密告訴了孝王忠。
孝王忠本就心高氣傲,又多年帶兵打仗、割據一方,得知真相後立刻去尋先帝,質問先帝已奪人所愛,為何還要變本加厲打掉他的雙生子嗣?
其實那時候先帝並不寵愛阿蠻,做個順水人情將阿蠻歸還孝王忠便是,雖說孝王忠死去的雙生兒子回不來了,但有個知根知底的舊人陪伴身側,聊勝於無。
然這些年孝王忠戰功赫赫、功高震主,先帝將他調回,名義上是舍不得弟弟在邊關受苦,實則打壓孝王忠的兵權,且先帝有兩名妃嬪入宮前都曾暗戀過孝王忠,自己枕邊,豈容兄弟酣睡?龍庭震怒下,先帝非但沒有成人之美,還死不認賬,當眾斥責孝王忠不守本分、淫亂後宮,將孝王忠攆出宮去。
孝王忠戎馬一生,任勞任怨地為先帝打江山,先帝卻在背後挖他牆角,他越想越氣,索性召集舊部舉兵謀反。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時通義王率凜家軍鎮守雁門關,洛陽城內兵力空虛,先帝被逼得形如熱鍋上的螞蟻,得虧著身邊還有神勇將軍阿史那古,否則,數次逼宮,先帝早已身首異處。而最後,還是通義王林道遠率部回歸,生擒孝王忠,方結束了那場內亂。
皇家密史曾記載,平息內亂後,通義王曾建議先帝殺了孝王忠和阿蠻,算是對他二人最後的成全。可先帝非但不聽取通義王的建議,還在那段日子不斷寵幸阿蠻,並命孝王忠在旁觀看,直至阿蠻懷上椂王淺,方給孝王忠去勢,並額間刺字,改名為李魎。
一個戰功赫赫的鎮南親王,最後卻被自己的親哥哥閹成太監,還賜名魑魅魍魎,讓他一輩子活得人不人鬼不鬼,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會承受不住。李燁聽聞,李魎在阿蠻產下椂王淺那年,便瘋了,而先帝依舊沒忘記羞辱他,專門在掖庭宮西南部的內侍省中辟出個破院子,囚禁李魎。
自此,這世上再也沒有風流倜儻的孝王忠,亦不存在神勇無敵的鎮南王,便是今上兵變登基,建立後唐,都沒人再記得被囚於掖庭宮的李魎。
想當年,通義王作為先帝的結拜兄弟,最了解先帝與孝王忠之間的恩怨情仇,而賈偉傑不僅是通義王的妻弟,還是通義王舊部,他知曉這些皇室隱秘不足為奇,收養秦蓁三兄妹後,把這段往事當做故事講給三人聽,也算順理成章。
若非今日白莽讓淩清影帶回提示,就連李燁,也想不起來世間還有個李魎。
可畢竟是二十多年前的舊事了,那李魎如今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便是還活著,人也在洛陽皇宮。一個被囚禁多年,已然六十多歲的老人,他是怎麼跑到長安城來作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