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驀然回首,那人已在燈火闌珊處(3 / 3)

回首往事,感恩的林鴻不禁被二老感動得熱淚盈眶。但在兒女私情與建功立業之間,難以抉擇的林鴻卻是百般不舍。

最終,在張紅橋百般依戀的目光中,林鴻還是騎上馬揮手朝京城出發了。

男兒自古誌在四方,又何至被兒女私情左右!而且京城的繁華,哪裏會像這個小小縣城的清苦靜寂。男兒唯有建功立業,方能有居安享樂的後快。自己如今在此閑居,雖然衣食無憂,但也總不能這樣過著坐吃山空的日子。如今機會降臨,先謀得一份體麵的職業,再來迎娶紅橋,這在林鴻看來或許是一條權宜之計。

一年來,在愛情的滋潤下,張紅橋已是容光煥發。得知此消息,張紅橋頓時沉默了。這令她想到了張生和崔鶯鶯。同樣是熱戀中的情侶,同樣於情不自禁的激情中過早品嚐愛情的“禁果”。迫於現實的無奈,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的張生,在十裏長亭與戀人就此拜別了。“停妻再娶妻”、“一春魚雁無消息”的等待過後,崔鶯鶯終於同張生修成正果。但劣勢之中的張紅橋呢?此去路途遙遠,變數眾多,自己雖與林鴻雖有夫妻之實,卻並沒有夫妻之名。假若林鴻從此一去不歸,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鳳凰山下,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三疊陽關歇未竟,城上棲鳥催別。一縷情絲,兩行清淚,漬透千重鐵。重來休問,尊前已是愁絕。還憶浴罷擺眉,夢回攜手,踏碎花間月。漫道胸前懷豆蔻,今日總成虛設。桃葉津頭,莫愁湖畔,遠樹去煙疊。剪燈簾幕,相思誰與同說。——《念奴嬌》·張紅橋

因了故舊嶽丈的提攜,林鴻順利地在京城謀得了禮部精膳司員外郎的職位。他仕途順暢,但在嶽丈的眼裏,年近三十的林鴻依舊孤身一人。失去了女兒,暗地裏將他當作兒子一樣看待的老人,有意想將遠房的親戚說給林鴻。

席間,因了酒精的作用,日夜思念愛人的林鴻便將福清家鄉已有戀人的事向嶽丈和盤托出。

但是,老於世故的嶽丈卻認為,林鴻描述的女子固然可憐。但被生活所逼迫的她,“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如今,林鴻剛入新途,自己的言行舉止無不在受他人關注。迎娶煙花女子為妻,勢必會影響他的仕途。

嶽丈的話,一句一句,擲地有聲。還有那道極其低俗的詩作伴著林鴻不斷升騰的酒精因子作祟,一並在他的腦海裏燃燒。林鴻徹夜無眠,他想要把這段情愫忘卻,但又難以抉擇。

自從送別林鴻,張紅橋再回到房內,一切便是空空如也。

度日如年的她,每每望見室內的陳設,上麵均是林鴻的影子。再讀案上的書卷,腦子裏也全被曾經與林鴻唱和往來的詩句所填滿。等待中,那雙曾經滿含詩情且清澈無比的眸子,如今已被黯淡的灰色所占滿。唯一的精神支柱,便是盼望著郵差的到來。

月圓之夜,不再到院去中焚香沐案的張紅橋,拿出林鴻進京的前夜,專程為張紅橋填寫的詞句,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鍾情太甚,人笑我到老也無休歇;月露煙雲多是恨,況與玉人離別!軟語叮嚀,柔情婉戀,熔盡肝腸鐵;旗亭把酒,水流花落時節。應念翠袖籠香,玉壺溫酒,夜夜銀屏月;蓄喜含嗔多少態,海嶽誓盟都沒。此去何之?碧雲春樹,今晚翠千疊;圖將羈思,歸來細與伊說!

多少溫情縈繞心房,多少溫言軟語還曆曆在目。相思的滋味幾許,唯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知曉。現如今,人去無音,唯有這幾張薄箋作了牽念。

鳳凰山下,玉漏聲恨,今農容易歇;一曲陽關歌未畢,棲身啞啞催別。含怨吞聲,兩行珠淚,漬透千重鐵;柔腸幾寸,斷盡臨歧時節。還憶浴罷畫眉,夢回攜手,踏碎花間月;漫道愛胸前懷豆蔻,今日總成虛設。桃葉渡頭,河水千裏,合凍雲疊疊;寒燈旅邸,熒熒與誰同說?

被愛是幸福的,而愛一個人卻是疲憊不堪。情愛世界的男女,當一方占據了主動地位,另一方的愛便成了漫不經心。經過數日輾轉,由林鴻親筆書寫,自京城發出的一闋《摸魚兒》的來信,終於送到了張紅橋的手中。麵容消瘦的張紅橋接過信箋興奮不已。其筆跡依舊是林鴻灑脫的草書。睹物思人,開心的張紅橋如同見到了林鴻的模樣:記得紅橋,少年冶遊;多少雨情雲緒;金鞍幾度歸來晚,香靨笑迎朱戶。斷腸處,半醉微醒,燈暗夜深語;問情幾許?情應似吳蠶吐繭,撩亂千萬縷。別離處,淡月乳鴉啼曙,淚痕深,紅袖汙;深懷遐思何年了?空寄錦囊佳句。春欲去,恨不得長纓係日留春住;相思最苦,莫道不消魂,衷腸鐵石,涕淚也如雨。

緊隨“摸魚兒”之後的還有七組七言絕句:

一:

女螺江上送蘭橈,長憶春纖折柳條;

歸夢不覺江路遠,夜深和月到紅橋。

二:

驪歌聲斷玉人遙,孤館寒燈伴寂寥;

我有相思千點淚,夜深和雨滴紅橋。

三:

殘燈暗影別魂消,淚濕鮫人玉線綃;

記得雲娥相送處,淡煙斜月過紅橋。

四:

春衫初試淡紅綃,寶鳳搔頭玉步搖;

長記看燈三五夜,七香車子度紅橋。

五:

一襟擁恨怨魂消,閑卻鳴鸞白玉蕭;

燕子不來春事晚,數株楊柳暗紅橋。

六:

傷春雨淚濕鮫綃,別燕離鴻去影遙;

流水落花多少恨,日斜無語立紅橋。

七:

綺窗別後玉人遙,濃睡才醒酒未消;

日午卷簾風力軟,落花飛絮滿紅橋。

多麼深情的詞句!想也紅橋,思也紅橋,夢也紅橋,醒也紅橋。七首絕句,七處紅橋!盡管久等無果,但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表白,依舊使苦等中的張紅橋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笨笨的張紅橋沒有想到,在男人的眼裏,當身為女子的癡心人將身心交給對方的那一刻起,女子存在的價值其實就已經貶值了。

來信滿紙相思,卻又隻字未提結果。再讀那闋《摸魚兒》,似乎在輕漫的描繪裏,自己成了路邊的野花。她與林鴻曾經的朝夕相處,似乎自己也僅是他的取樂對象。

張紅橋困惑了。她原本是大家閨秀,卻因命運的捉弄,而不得不周旋於棲身旅館的賓客之間,進而才有了這種似妓非妓的身份。也正是這種特殊的生存境遇,她尤其害怕別人將自己誤作隨意拋撒春情的女子。

不能從來信中猜測出結果的她心亂如麻。憔悴不堪的她精神世界進而一片空白,加之身體的羸弱,數日之後,這個癡心的女子便在曾經與林鴻約會的那座小橋邊黯然倒下了。

隆冬過後,大地恢複了少有的生機和活力。庭院裏,柳樹條兒,一根根地抽出了纖細的枝條。草兒三三兩兩從泥土裏冒出了嫩嫩的綠芽,就連翩翩起舞的蝴蝶,也是成雙成對在飛舞。

隨著時間的推移,遠方那一縷相思情愫,便如初生的野草,從林鴻的心底四溢著攀爬了出來。這時他才驟然想起,士別一載,遠方的戀人,自己鮮有問津。除卻為紅橋寄去的一闋詞和七首絕句,其餘並無他物。而自己,既沒有張紅橋的音訊,也沒有收到家鄉的隻言片語。思念和快速想要和她見上一麵的願望,此時在他心中無比強烈。

於是,在新職位上順風順水時,他便告了假,以回鄉探望父母的名義踏上了返家的旅程。

但當他走進村口,踏上那座橫跨於河中央的紅橋時,河水依舊沉靜明亮,河邊的柳葉依然低垂秀美。隻是路上的行人似乎比以前少了許多,偶爾路過的二三位鄉鄰,也如陌生人一般地向他投來了憤懣的冷眼。

再往前走,這個他曾經居住過,與自己的戀人相識相戀的茶樓,也沒有了以往的熱鬧。他走上前去,此時卻是院門緊鎖,門庭冷落。

焦急的林鴻急忙跑上前去敲門。過了許久,紅橋姨母方才滿臉悲愴地迎了出來。頓感不妙的林鴻問及姨母家中的事。但一臉愁苦的姨母隻是搖搖頭。

林鴻急忙奔上樓去,室內卻是空空如也。

盡管林鴻滿是悲痛,但癡心等待他的那個人,已不會再與他吟詩作對了。

她是帶著對他的滿心期待而走的。走時隻是留戀,沒有半句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