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楊叔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肯定會吸引來其他人。但有一個規矩咱們要立牢了,就是不賒賬。前一天必須先訂貨,訂貨付一半的定錢。”

此話一出,薑老頭立刻明白了,為什麼大丫非說他不成,原來是怕他拉不下臉回絕,讓自己老婆子唱白臉。

薑安沒有看胡氏,但卻主動說了自個的看法:“這,這不合適吧。”

薑福附和道:“同一個村的,大家日日見麵。”

薑婆子嘴角扯平了幾分,語氣沒有了剛才的歡快:“大丫,阿奶曉得你的擔心。這事確實我做更合適。

可規矩定這麼嚴,不是讓人家在背後戳咱們老薑家的脊梁骨麼?”

“對啊,咱們起初也是在李兄弟那賒的豬肉啊?人家都能幫我們一把,我們怎麼就不能幫別人呢?”

胡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站在薑可意這一邊:“那不一樣,村裏人多啊,個個不是沾親就是帶故的。

隻要一旦開了口子,咱們供貨這營生以後真的就沒法做了。可能一天累死累活,到最後都是一堆欠賬。

再說了,找李兄弟賒豬肉就那一回,哪怕賣肉夾饃賠錢了,咱們也不可能耍無賴欠李家兄弟的豬肉錢,你敢保證到時候想來賒賬的人都如此麼?

咱總不能為了幾個荷葉餅就讓村裏人來想賣貨的人去立契約吧,那才讓別人指著鼻子罵呢。”

胡氏這一番話說到薑可意心坎裏麵了,自家做生意不是開善堂。

與其留一堆麻煩事,不如一開始把規矩定好,這樣也方便把適合長久合作的人篩選出來。

“好了,好了,你們幾個為這個事有啥好爭的。就楊成一個說要賣咱家的粉蒸肉夾饃,他不賒賬就成了。

還有老二、老二媳婦、老三,一個一個為這事,說得都快紅臉了,有意思麼?我看你們啊,都是吃飽了撐的,閑得慌!”

被薑婆子挨個數落的薑安、胡氏、薑福三人,隻得埋著腦袋乖乖聽訓。

事由薑可意提出來的,她趕緊打圓場:“阿奶,除了楊成叔,很快就有其他人的。”

薑婆子嗔怪道:“你咋這麼肯定?”

“我掐指算的。”

“喲,我大孫女現在都能掐會算了,要不要去縣裏給你支個攤子啊?”

婆孫倆你一言我一語。

“我覺得阿意定這般的規矩很好。”

出聲的是高氏,以往大家討論這些事,她聽得多很少說,沒想到這會子倒開口了。

看著家裏人都瞧她,高氏的臉都有些紅了,一時間有些緊張。

不過想想女兒天天操心勞力,她用指甲蓋掐了掐手心,忽略掉不舒服的感覺,繼續說道:“阿意在龍泉書院賣青團時,有些學子想等到旬假時帶些青團回去給家裏人吃,就會提前付定錢。

有了這定錢,阿意可以采買置辦做青團所需的食材原料。

最重要的是,可以算出要備多少個青團。付了定錢的學子不用擔心,到旬假那日,青團被別人搶空。”

高氏這番話家裏幾個人聽著似懂非懂,但薑可意卻十分驚喜。

沒想到阿娘才去了縣裏兩次,留心觀察不說,今日還能很快從賣青團收定金想到粉蒸肉供貨中間的關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