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要舍得分錢(1 / 2)

“你這孩子,給阿娘這個作甚?”高氏自然是不接,“一家子人,哪裏還用得著這般。”

這個工錢和青團所賣賺的錢相比起來確實不算什麼,但是在當下這個環境裏二十文錢已經算很多了。

徐倩前幾日拿到手時也覺得有些燙手,可薑可意擺出一副“你不拿就絕交”的態度,也隻能接下。

今日輪到高氏糾結了,何況高氏比起徐倩還多了一層身份,就是薑可意的親娘。

在高氏看來,這就是自家人的事。

收自己閨女的錢算個什麼事啊,想想就臊得慌。

高氏不是那種孩子手頭有一點錢,就要想盡設法搜刮去,一文錢都不給孩子剩。

何況這段時間家裏做買賣這些事,都是薑可意牽頭搞起來的,賺到的錢都是薑可意自個收著,高氏從未張過口。

今個她來,就是想搭把手,總不能家裏的事都讓閨女操心,她作為長輩反倒是插著手站在一旁看。

可薑可意不是這般想的,她堅持讓高氏收下:“這是阿娘你勞動了這麼長時間應該得的。”

人都是需要激勵的。

如果隻是畫餅的話,短時間可能有效果,但是長時間很多問題就浮現上來了。

最突出的就是人心渙散。

一個好的老板,不需要說太多花哨的話,多金錢激勵就成。

錢實打實給出去了,大家的積極性自然會更高。

要她說,給二十文錢還少了。

如果高氏或徐倩獨立負責賣青團的事,就像胡氏幾人負責肉夾饃攤子,葉氏和薑芳負責絹花作坊一般。

那她不僅會給工錢,還會給分成。

懂得分利益出去,才能收攏人心。

這會子,大多數人比較淳樸,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是經濟繁榮度並不高,意味著能產生金錢價值的就業崗位很少,所以大多數人都很珍惜能有一份活計。

高氏拗不過薑可意,敗下陣來,隻能收下了二十文錢。

三人收拾好就離開了龍泉書院。

初初來縣裏擺攤,就十分順當,高氏大受鼓舞,不解的問道:“阿意,青團這般好賣,為什麼咱們不多做些呢?”

高氏不知道青團的成本大概有多少,但是今個算是明白了,這生意十分地好做。

她和徐倩兩個人帶了這些青團,才多大一會功夫啊,居然就全賣完了,而且還收了一些預定的定金。

這生意放在哪裏都是讓人眼熱的。

既然如此,幹嘛不趁熱打鐵,多做一些呢?

薑可意沒料到高氏居然願意花心思想這些個生意經,她心裏自然樂意家裏人多懂一些。

這樣後麵事情多了,人人都能承擔一些,她不用事事親力親為,樂得輕鬆些。

她沒有把徐倩當外人,所以直接攤開了說:“是這樣啊,阿娘如果讓你花二十文錢買青團你願意嗎?”

高氏搖了搖頭。

二十文錢呢,買些米麵都夠家裏吃好些天了,她幹嘛就買這小小的一個團子呢。

“那要是咱們也和二嬸他們一樣,把這攤子擺去西市那邊,今日帶的這些青團,咱們多久能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