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老人的逝世(1 / 3)

老人最終還是去世了。

在進入醫院的第四天,老人就走了,很安詳!很平靜!

或許是因為她走的時候,子孫後輩都大多都在她身邊的原因吧!

就連李銘的大舅,也在前兩天專門請假從涼城回來。(解釋一下,前麵提到的那位大舅是李銘的一位親堂舅舅,現在的這個才是他的親舅舅。)

誰也沒想到,去年熬了過來的老太太,熬過了那次,也熬過了這個冬天,但卻是在這個春天裏,被一個小小的發燒感冒就奪去了生命。

雖不能完全說是因為發燒感冒的原因,但是這卻也是誘因。

或許,這小小的感冒發燒就是那壓倒那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讓老人再也不能撐下去。

前世的李銘隻是知道老人是在這段時間去世的,卻不知道老人去世的具體原因。

所以,在老人熬過這個冬天,看到老人的身體好似也沒有大問題之後,他的心都已經放下了不少。可是......

很多人都知道,冬季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隻是一個寒冷的季節而已。但對於老人們來說,這個季節無疑是他們最為難熬的季節,甚至對於一些老人說來,每渡過一個冬季,他們就好似是從鬼門關前走過一圈。

冬季也是老人死亡率最高的一個季節。

沒想到,李銘的老祖婆渡過這一最不好渡過的季節,卻還是倒在緊隨而來的春季。

老人去世,大家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在這幾天的時間裏,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醫院也提醒過大家。

接下來,老人的後事,才是他們需要重視的。

心中也有傷心,但也沒有到讓人崩潰的地步,人還是需要向前看。而且,生老病死,本來就是常態。

老人的後事,雖然是由幾個兒子安排,但占據主導地位的卻是李銘的那位從涼城趕回的親舅舅。

如果要說,在李銘這一輩中,老人最疼的是李銘。那麼,在李媽媽這一輩人中,老人最庝的就是李銘的這位親舅舅。

老人的去世,李銘的這位大舅絕對是最為傷心的人之一。

李銘的大舅也是吳家這一代中最出色最有出息的人,在家中的話語權就可想而知,就連李銘的公公還有二外公和幺外公也不得不尊重重視他的話語。

李銘的大舅也不是事事非要插手的人,具體的事情,還是由李銘的三位外公辦。如果有什麼沒有考慮到的地方,他會提醒,也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操辦的費用,也是李銘的大舅占了打頭。

不是他不想出全部,隻是,這事兒還真不能完全由他一個人來出。

要不,李銘的公公那裏還好說,畢竟是父子,誰出都差不多。

但是二外公家和幺外公家,不讓他們出也說不過去。

除非他們中有人不想出這個錢,辦這個事兒。

但這可能嗎?也許這世上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兒,但是在這兒,絕對是不會發生的。

先不說幾家人都是那種孝順的人。就說這事兒是他們的母親去世,他們能不管嗎?

也因為李銘大舅的因素,在三兄弟中,占據主導的則是李銘的公公了。

這段時間,李銘也和舅舅們一同回到老媽的老家了。

老人去世,後事當然必須得在這兒辦,這是當地都很重視的事兒。

就算是當地的寨子裏有那戶人家,雖然已經走出去了,甚至是到外省去工作生活,但是當他們死後,他們的親人還是會把他們的遺體帶回來,在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把後事辦了。

別管他們那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有多麼的窮多麼的偏遠,他們都會回來。

因為他們的祖輩都生活在這裏,因為他們的根在這裏,他們的親人、他們的家族在這裏。

就如,如果以後李銘死了,他有後人的話,則會把他帶回他的老家落角村,沒後人的話,也會由他的親人或是家族中人把他帶回。

當李銘和大家一同回到落河的時候,他看著這熟悉的,甚至沒有多大變化的地方,他在親切中又帶有些許的陌生。

他已經記不清自己有多少年沒有回來過這裏了。

記得小時候,他的很多童年時光都是在這裏渡過的。

這裏雖然是公公家,不是落角老家,但是對於李銘而言,這裏,也是他另外一個老家。

隻是,一切自從他的外婆去世之後,就慢慢開始變了,特別是李銘的公公再一次在人的撮合下和另一位老人走到一起之後,他老爸老媽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這裏了,他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