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斯大林公開否認這些被捕的波蘭領袖有過被邀請到莫斯科的事,而且堅持說,他們隻不過是“牽製性破壞活動分子”,將受到“一種類似英國保衛國土法案的法律”處理。蘇聯政府拒絕改變這種立場。關於這些被誘捕的受害者,此後就毫無所聞,一直到6月18日對他們被控的案件開審。犯人被控犯有顛覆、搞恐怖活動和間諜等罪名。除一個人外,其他被告或全部或部分承認被指控的罪狀。13個人被判罪,分別處以四個月到十年的有期徒刑,三個人被釋放。
正當舊金山會議在愉快地規劃一個自由、文明和團結的未來世界的基礎之際,正當偉大同盟的各國人民對希特勒和納粹的暴政取得勝利而歡欣鼓舞之時,我的內心卻因迅速展現在我的視野之前的新的和更大的危險而感到憂鬱。其次還有對大選的憂慮,無論其結果怎樣,勢必導致全國的分裂而削弱它在這一期間的態度。那時候,我們在這一場正義戰爭中所贏得的一切,可能都丟失了。看起來最重要的是,我、斯大林和杜魯門應該盡早會晤,不應有任何耽誤。5月4日,我把我所看到的歐洲景象描繪給艾登,他當時正出席舊金山會議,每天跟斯退丁紐斯和莫洛托夫接觸,而且不久將到華盛頓,再度謁見總統。
我們看到了驚人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扣人心弦的。希特勒的德國已經完蛋,他本人也即將滅亡。蘇聯人正在柏林作戰。維也納和奧地利的大部分在他們的掌握之中。蘇聯跟西方盟國的整個關係處於變動之中。在我們之間,每一個與將來相關的問題都懸而未決。雅爾塔的協議和諒解,當時是那樣的,現已被勝利的克裏姆林宮撕毀而甩在一邊。新的危險,或許像我們已經克服過的一樣可怕,幽然出現在飽受折磨而四分五裂的世界。
這些不祥的發展所抱的憂慮,即使在羅斯福總統逝世以前也已經明顯。據我們看來,他本人也覺得不安和煩惱。盡管有艾森豪威爾軍隊勝利前進,杜魯門總統在4月的後半月仍發現自己麵對著一個可怕的危機。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我曾經盡力要給美國政府一個印象,就是軍事和政治方麵都在發生重大的變化。當東西方盟軍的前線互相接近而夾攻德軍的時候,我們西方國家的軍隊不久將大大地越過我們占領區的界線。
如果其他的協議也得到尊重的話,我決不會主張取消我們關於議定的占領區的諾言。然而事實漸漸使我相信,在我們的軍隊停止前進甚至於撤退以前,我們應該設法跟斯大林當麵會談,以便能達成一個有關整個現狀的協議。如果我們嚴格信守協議,而蘇聯人卻把一切能得到的東西都抓在手上,絲毫不顧他們所承擔的義務,那將引起一場災難。
到了4月,時局已經很明顯了,希特勒的德國很快就要被徹底打垮了。進攻的軍隊長驅直入,彼此之間相隔的距離一天天地縮小。希特勒曾經尋思要在什麼地方作最後的抵抗。遲至4月20日,他還想離開柏林到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區的“南方堡壘”去。這一天他召開了有主要的納粹首領參加的一次會議。當德國人的東西兩線即將被盟軍先頭部隊的挺進切成兩半的危險時,他同意建立兩個分開的司令部。海軍上將鄧尼茨將負責管理北方的軍事和民政,特別要負責把東方約200萬的難民帶回德國本土。南方殘餘的德軍將由凱塞林將軍指揮。一旦柏林陷落,這些措施就立即付諸實行。
1945年,勝利前夕犧牲在萊比錫一幢公寓裏的年輕美國士兵(羅伯特·卡帕拍攝)
兩天以後,4月22日,希特勒作了最後的和斷然的決定,留在柏林直到最後一天。這個首都不久被蘇聯人完全包圍起來,元首失去了控製事態的一切能力。給他留下要做的事隻是如何在危城的廢墟中安排自己的死法。他對留在他身邊的納粹首領宣布他要死在柏林。戈林和希姆萊自從4月20日的會議以後都已離開,一心盤算著怎樣進行和平談判。已經到南方去的戈林以為希特勒既然決意留在柏林,實際上已經退位,因此請求確認他正式行使元首繼承人的權力,但所得到的答複是立即撤銷他的一切職務。
希特勒總部裏最後的景象在別的書中已有很詳細的描繪。在他的統治集團的頭麵人物中,一直跟他在一起到最後的,隻有戈培爾和博爾曼。蘇軍當時正在柏林進行巷戰。4月29日清早,希特勒立下了遺囑。那一天,他在總理官邸底下的地下避彈室裏照常進行例行公事。墨索裏尼的死訊傳來了,時機來得這樣冷酷無情地巧合。
約德爾將軍簽署德國投降書(佚名拍攝)
4月30日,希特勒安靜地和隨員一起吃午飯。吃過了飯,他跟在場的那些人握了手,然後回到他自己的寢室去休息。到了下午3時30分,聽到一聲槍響,他的隨從人員走進他的房間,發現他躺在沙發上,身旁有一支左輪手槍。他是對準了自己的嘴巴開槍的。埃娃·布勞恩死在他的身邊。在最後這幾天裏,希特勒跟她秘密結了婚。她是服毒死的。兩人的屍體就在庭院裏焚化。希特勒的火葬堆,伴以越來越大的蘇聯人的槍炮聲,構成第三帝國陰慘的結束。
遺留下來的首領開了一次最後的會議。他們作了跟蘇聯人談判的最後一分鍾嚐試,但朱可夫要求無條件投降。博爾曼試圖衝過蘇聯人的前線,從此失蹤。戈培爾毒死了他的六個孩子,然後命令納粹黨先鋒隊警衛員開槍把自己和妻子打死。希特勒總部裏的其他人員落在蘇聯人的手裏。
那天晚上,海軍上將鄧尼茨在霍爾施泰因的總部裏收到一封電報:
元首任命你,帝國海軍上將先生,為他的繼承人,以代替前帝國元帥戈林。書麵的任命狀現在途中。你應根據形勢需要立即采取一切措施。
博爾曼
混亂開始了。鄧尼茨曾經和希姆萊進行過接觸,他原認為柏林如果陷落,希姆萊將被任命為希特勒的繼承人,而現在最高的責任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落在他的身上,這樣他就麵對著部署投降的任務。
5月7日淩晨2時41分,全麵無條件投降的投降書由比德爾·史密斯中將同約德爾將軍簽訂,當時在場作證的有法國和蘇聯的軍官。因此,所有的戰鬥在5月8日午夜全麵停止了。
正式由德國最高統帥部追認的投降儀式,是在蘇聯人的安排之下,於5月9日清早在柏林舉行的。空軍上將特德代表艾森豪威爾,朱可夫元帥代表蘇聯人,陸軍元帥凱特爾代表德國,分別簽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