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揭開人性的麵紗(1 / 1)

“人是什麼?”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存在至今的命題。

弗洛伊德以其“無意識”理論,對這個命題作了自己的解說。在他看來,無意識是一種不能為意識所知的特殊的心理活動,是一個具有巨大能量的心理係統,它具有非理性、無邏輯的特征。在人的心理和人格形成過程中,無意識起決定作用,無意識才是人的心理的本質和真實。

打一個比方,如果說意識是一座冰山的露出海麵的部分,那麼它隻是這座冰山的一小部分,並且是在不斷變動的。前意識則是介於海麵和淺層水域的部分,它隨著海水的漲落時而露出海麵,時而隱沒入海水中。無意識則是這座冰山的深層和根基部分,它是這座冰山的主體,它深藏於無底的海水中,表麵上看不見摸不著,但實際上卻主宰著整座冰山。性本能是無意識中最強烈、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它卻遭到了很大程度的壓抑。在弗洛伊德看來,所有的神經症似乎都與性欲的壓抑有關係。

由此,弗洛伊德認為,人是沒有什麼自由的,因為人的本能、人的性本能,處處受到壓抑、限製,當然也就談不上自由,這是其一;其二,按照他的觀點,人幾乎完全受潛意識的控製,人的理性和意識無法決定自己,自然也談不上自由。人並不能完全支配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本質上是非理性的。既然在人心靈之中有一個廣闊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領域不能被人所控製,那麼人就不會有自由。

從他的觀點看,人性本來也是惡的,隻是在後來才學會了利他和善。他指出:“曆史的事實及我們的經驗……都證明人性本善的信仰隻是一種錯覺。”無論是早期的人類還是個體的童年,一開始都是自私的,後來才學會了愛人。善來自於社會,而惡來自於人的內在本性。創造力與性本能、性能力有關。人在生殖力最旺盛的時候創造力最強,幾乎所有文化成就都是在這一時期取得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殖力的衰退,人的創造力也隨之降低。

美也是如此。人們最美的時候也就是其生殖力最旺盛的時候,相反,伴隨著生殖力、生命力的衰退,人就逐漸變得不美了。植物也是如此,植物最美的東西是它的花朵,而花朵實際上是它的生殖器官。可見,美與生殖有關。因此可以說,性對於生物來說是首要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對於生命來說——因此也是對於自然來說,延續種族是第一位的。

無意識,是一個黑暗中的王國。心理學家們一致把人的意識看作是一個“黑箱”,可以說無意識就是這“黑箱”中最黑暗的深層。弗洛伊德本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執著的探索精神,第一個把睿智的眼光投向那幽深的世界,把無意識搬上科學的殿堂,並且給性本能對人的巨大作用作了論證。為此,他受過譏笑、嘲諷,甚至遭到辱罵,經曆了一切巨星初升時都難免遭逢的寂寞和落魄。當然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說,其泛性觀點,片麵擴大了本能、欲望等的作用,忽視了社會經濟因素對人的影響,都存在著明顯的局限。但是,無意識和性本能都是存在的,它是科學之謎,也理應被科學地研究。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是探討、闡述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質的,它的產生有其曆史必然性。弗洛伊德生活和成長的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是資本主義的堡壘之一。19世紀末,正是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時期,它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銳複雜,出現了許多病態的社會現象。在當時的維也納,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陳腐的偽善道德和華而不實的風氣占統治地位,“性”領域受到封建的倫理道德、專製製度和天主教清規戒律的三重壓迫,人的精神狀態也出現種種反常現象,這引起人們對精神內部機製、結構研究的高度重視。

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突破性成就,也暴露出過去對人的本質的研究的不夠深入,使得人們不能進一步深入到人的精神生活的內部領域,探求和說明人的精神活動的深層奧妙。這一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當時的文化都持批判的態度,弗洛伊德自覺加入了文化危機理論家的行列。實際上無意識學說,是企圖解決當時社會病態現象的產物。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對20世紀人類文化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對“人”的觀念影響巨大,20世紀有關探討“人”的名家名著,幾乎都無一例外是“踩”在弗洛伊德的肩上的,弗洛伊德無意識學說對20世紀對“人”自身探討的推動作用,波林作了形象而中肯的說明:“誰想在今後三個世紀內寫出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

作 者

2005年11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