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享年六十六歲,在位二十二年。其間南征北討,所向無敵。現在的內外蒙古、遼東二省以及中國西北部,還有天山南北兩路,直到中亞細亞、阿富汗、伊朗東部、高加索山附近的部落都被成吉思汗征服。史學家們說他用兵如神,所以才滅掉四十個國家,還平定了西夏。其實是因為西北一帶各族分散居住,既沒有獨立的精神,又沒有永久的團體,彼此間互相猜忌,互為仇敵,即使勉強聯合,也是各懷鬼胎。因此成吉思汗才乘時崛起,掃平各部。而且他善於用人,手下人才武有四傑,文有耶律楚材,因此所向無敵。並且成吉思汗立下的軍事製度也與眾不同,例如:
(一)蒙古人自幼狩獵,從小學習騎馬射箭,所以騎兵非常優秀。這樣的騎兵,每人有三四頭戰馬,戰馬可以替換,因此能夠整天馳騁。
(二)騎兵遠行,遇到緊急軍事,隻吃馬奶和幹酪,或著刺馬出血,喝馬血充饑,可以支撐十天,所以進兵速度非常快。
(三)編製軍隊,以十倍遞進。每十人為一隊,隊長叫作十戶;十戶以上有百戶,統十戶百人;百戶以上有千戶,統百戶千人;千戶以上有萬戶,萬戶直接歸大汗管轄。這些大小部長對他的部下都有無限權力,部下無論什麼事,都需要向上麵稟報後才能行動。軍令一出,不得違抗,否則無論貴賤,必加刑罰。
(四)蒙古兵雖然經常出戰,但還是需要納稅,一定要讓妻兒守家,交完稅收。因此他們雖然連年興兵,但軍餉從不缺乏。
成吉思汗逝世後,就在大軍的行營裏舉行葬禮。窩闊台連夜趕到,察合台、拖雷兩人也陸續到來。三個兒子會集後,才由蒙古親王、親將等人在吉魯爾河召開大會,宣布成吉思汗遺命,尊奉窩闊台為大汗。
窩闊台繼承汗位,成吉思汗早就親口說過,那為什麼還要召開大會公認呢?這是因為成吉思汗在世時,有一條特立的規定:凡是蒙古大汗新舊更替的時候,必須由親王、眾將和所屬各部酋長召開大會商議後,才能繼承汗位,這個大會叫作“庫裏爾泰會”。因為有這個規定,所以窩闊台雖然可以繼承遺命,但也要經“庫裏爾泰會”通過。
窩闊台繼位後,非常重用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認為以前的製度太簡單了,不能體現王室的威嚴,於是他向窩闊台可汗提議增修朝製。窩闊台答應了,並任命耶律楚材全權負責修訂國家製度,規定皇族、親王尊長都要列隊朝拜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