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江南巡撫(1 / 1)

王寡婦家有三間房,言鈺和她約定好豆腐攤合作經營後,就幹脆一起住下了。

言鈺和白在水一間,胡一方一間,日常米麵等吃食就由言鈺包圓,倒也正正抵了房費。

在街上開間鋪子,要考慮地段、租金、人手、供貨、客流等等因素,言鈺手下善經營的人不少,要是按照她往常的作風,那是能用錢解決的那都不是事兒。

這次到揚州,要不是考慮到自己的目的,怕也是要一步到位了。

言鈺,或者說李西河,年前接了姑父的旨意,預計用上三年的時間,解決前任江南巡撫貪汙遺留下來的問題,並肅清江南官場。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何況是一向以富碩聞名的江南,前任巡撫被抄家的時候,貪銀直逼五年的全國稅收,可惜當時恰逢逐鹿地動與安陽水患,隻能先收繳了贓款緊著兩地救災,把巡撫那一幫子關係近的下獄了,細枝末節的後續再處理。

官員貪汙,一向不能說是個人品行問題,製度的設計才是最為關鍵。

江南作為富庶之地,理應貢獻大量稅收,但近些年僅略微高出鄰州,姑父早就有整治的心思,這次給足了三年的時間,便也是出於這樣的打算。

有了三年的時間,又讓肅清官場,李西河便不再快刀斬亂麻,而是選擇仔細分析,爭取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於是便有了和王寡婦合作經營豆腐攤的事情。

從小攤小販看一地管理,了解風土人情,知曉執政脾性,從日常生活才能感受到政策的可行性,才能更加製定出切合實際的政令。

選擇豆腐攤作為切入點,觀察揚州當地的民生日常,其實原因並不複雜,單純因為李西河在現代的時候喜愛豆製品罷了。

什麼豆腐、豆花、豆漿、豆餅……經常輪番著來,這次擺上了豆腐攤,雖說不用日日餐餐吃豆腐,但總是看著還是有點厭棄了,害,誰讓自己就是個喜新厭舊的人,不然也不能聽到有外派的消息立馬就上趕著來了呀。

按照自己的計劃,會從豆腐攤做起,攢下錢後就到街上租個鋪子,再開始弄成加盟形式,一步步擴大,最後做到能加入當地商會的程度,也就差不多可以收網了。

如今,第一步已經基本完成,可以開始第二步租鋪子了。

豆腐做得好,關鍵一是衝漿,二是水質,特別是水質,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水,就算是同樣的做法,那也是味道不盡相同,品質更是各分上下。

好在王寡婦家的水取自山中清泉,較自家水井的更為甘甜,所以才能憑借著一手做豆腐的手藝,養活了她夫家的幾代人,如今要在街上租鋪子,那水源問題就得解決了。

這個時代沒能有自來水,運輸也全靠牲口,效率跟不上,要是還是在村裏做豆腐,那這個保鮮水平就成了大問題了,如果不能解決,後續的品牌效益,加盟連鎖更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