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
甘寧麾下驍騎營奉軍令配合第三兵團魏延部越過驪山,沿秦嶺北麓進攻陰華縣。
根據探馬回報,華陰縣被流寇占領,但兵力不多,其大部屯駐在潼關一帶,是目前盤踞灞縣的胡封轄區。
胡封,李傕的外甥,先前奉命襲殺了樊稠,因而李傕才能吞並樊稠部。長安城毀壞,李傕留胡封在此地駐守,自己率大軍屯駐槐裏。
胡封此時手裏有一萬多人,分了三四千在東部潼關,防範關東有人入侵,絕大部分兵力在接近長安的灞縣,為虎作倀,危害一方。
劉俊四月初攻打藍田並斬殺張舉、張純。數日之後,消息傳到灞縣。
起初胡封派了數支部隊向藍田靠攏,但都被劉俊軍第一二兵團擊潰,因此胡封不敢小覷劉俊軍,隻得退守城中龜縮起來,同時向李傕發去求救書信。
等劉俊安排完藍田的轄區整治後,立刻派出第三兵團及驍騎營向東切斷灞縣與潼關之間的聯係,同時令第一兵團為前部,迅速向長安挺進,自己則率領第二兵團及白毦營隨後跟進。令程秉主持藍田縣內諸事,第三兵團霍峻率五百人駐守防範。
距離長安並不遠,劉俊見灞縣的胡封龜縮不出,因此越過灞上直接挺進長安城。
到達長安,劉俊、龐統等人才意識到,原來長安城早已凋敝不堪,城牆崩壞,城內幾近無人,更有猛虎霸行於大道之上。
這是劉俊他們萬萬沒想到的,原本以為長安再不濟也隻是人口稀少,城郭殘破。但目前來看,別說在這裏駐軍,就是想恢複長安城生機,沒有十年光景也是不可能的。這還得確保召回流失人口,大力生產,新修水利,駐軍屯田。
劉俊緊急召開會議。
會議上眾人七嘴八舌,大部分的觀點是長安目前不適合屯駐,要麼先返回藍田,要麼就去打掉灞縣的胡封。
劉俊也知道此時需要冷靜,一則返回藍田無功而返,且不可能以一個小城來供養大軍,也養不起;二則進攻龜縮的胡封,目前攻城器械沒有提前完善,想要進攻一支兵力並不懸殊且龜縮城內的頑固之敵,攻城戰可不是那麼好打的。
正在劉俊等人犯愁之際,東邊傳來急遞,劉俊令參軍徐庶念。
徐庶念來報:“數日前,第三兵團及驍騎營順利拿下華陰縣,然胡封暗中令潼關守軍出關準備複奪城池,目前被我軍擊潰。但依現況,胡封還有增兵進攻華陰的企圖,望主公派兵增援。”
劉俊意識到胡封背著他們玩了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假意龜縮,實際令潼關出兵,然後灞縣也悄悄派出部分人馬,來了個‘東西對進’,準備打劉俊軍一個措手不及。
劉俊等人看著地圖,知道陰華不能再等。
龐統獻計道:“既然預估灞縣會派出人馬去進攻華陰,那我們就假意全軍增援華陰,然後半道設伏,可一舉擊潰灞縣的部隊。”
徐庶也建言道:“灞縣派兵出動,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攻打一下城池呢?”
劉俊思慮了一下,下達作戰指令:
令第二兵團程磊迅速前往華陰增援,於途中設伏等待灞縣援軍,將其擊潰後增援華陰,並與第三兵團將潼關之敵打退;
令第一兵團黃忠、劉磐隱蔽行跡,等東邊伏擊戰打響後,立刻建造攻城器械,向灞縣進攻;
令白毦營為總預備隊,與劉俊等中軍部遷至鴻門亭,隨時支援左右。
隨後,劉俊令龐統為戰略指導,隨第一兵團潛行。
簡單說一下:指導和指揮是兩個不同身份的領導。
指導,即指戰略指導,也可以理解成一方麵兵團或軍隊的實際主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