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正月。
新野。
劉俊在龐士元的建議下,向劉表上書,鑒於曹操已數次南征張繡,南陽郡劉俊部隨時北上支援,但經受強悍的青州兵攻擊下不能與之匹敵。因此劉俊考慮將麾下士卒與張繡的西涼騎兵做部分交換,提高本部的軍備戰力。
在那個時代,戰馬是珍貴的資源。而西涼、幽並的馬匹更是健壯高大,得之不易。可想為何溫侯呂布敢在曹操麵前大言:公統步卒,布統騎兵,天下無人可敵。
劉表回複書信允諾此事,命幕僚伊籍作為使者與劉俊一同前往宛城。
張繡在詢問賈詡的意見後,答應用兩千南陽精銳士卒交換伍佰騎兵,並且荊州需要答應隨時提供宛城的軍需補給,並在外敵入侵的時候及時支援。
畢竟張繡駐紮宛城這麼久,也不治經營,連士卒的補充也並不充分,可以看出擁有一個內政人才是多麼的關鍵重要。
在劉俊看來,這筆買賣劃算,並不吃虧。
能得到五百的騎兵,組建訓練後,自己的野戰便不怵北方軍隊。
隨後便一邊書信送往荊州告知張繡提出的條件,一麵迫不及待的提前布置,準備與張繡達成這筆交易。
但事情往往出了差漏,劉表竟叫停了此事。
原來劉表本打算一對一交換,但得知是用兩千人交換五百,並答應張繡隨時提供軍需,這對劉表來看無疑是養虎為患,因此叫停此事。在之後又書信責罵劉俊,認為此事他考慮不周,做事馬虎,連這種苛刻條件都答應,搞得劉俊不得不親自跑往襄陽,當麵向劉表道歉。
所以,每個人的想法觀念始終不一樣,哪怕像劉表這樣已經是坐鎮一方的大佬,他心裏的算盤如何打,怎樣是對的,怎樣是錯的,沒人說得清。隻有他認為是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如劉俊這般錯的。
劉俊心裏,有苦說不出。
...
建安三年三月。
曹操率大軍向宛城進發,荊州早已得到消息,並得知此次曹操大軍五萬,陣勢浩大。
張繡不敢大意,一麵急遞襄陽支援,一麵不敢在宛城防守,迅速往穰城退守。
襄陽也在第一時間召集文武共聚,經過多方討論,認為曹操統大軍極有可能波及襄陽,因此劉表及蔡瑁等決定都要北上共同抵禦。
劉表傳令指揮荊州各路部隊陸續星夜兼程北上,自己也第一次親率襄陽駐軍抵達新野,在劉俊的安排下入住新建的行宮。
劉表達到新野期間,也有一個小插曲。
劉表入住的行宮是劉俊得知後,連夜急忙修建的住處。因為新野小縣,地小人貧,因此仁愛百姓的劉俊自己也生活拮據,不敢勞苦當地百姓。但為了劉表現在的排場,不得不下令李嚴連夜到新野安排工人修建住所,但依然還是被劉表喚來斥責,覺得住的地方太差,不能住人,搞得劉俊隻得唯唯諾諾,連連下跪道歉。
或許在劉表看來,這也是自己的‘禦人之術’吧。他認為隻有不斷的要求責令這些在外帶兵、深受重用的子侄,他們才會有畏懼感,才會臣服。
但人往往隻看到了別人的長與短,始終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所在,並且位高權重的人更聽不得別人指出自己的短處。劉表此時就是如此,而他的短視在荊州大部分人眼裏都看的清清楚楚,但也都選擇視而不見。
穰城。
曹操的大軍很快將城池團團圍住,升城督樂進、呂虔也對張繡軍發起攻城戰。
張繡一麵令守門將領率領為數不多的步卒在城樓上奮起反殺,一麵趁機率精銳鐵騎抓住機會,從曹軍兵力薄弱的那麵殺出,一路繞到城門被猛攻的那麵,一陣砍殺將曹軍殺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