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的年末,大雪封城,格外的冷。
劉俊隻身返回新野,將郾城的布防交由程磊負責。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一個值得劉俊放心的人,恐怕一定是程磊。
為將者,具備智謀、信義、勇敢、忠誠、嚴明等五種品質,在劉俊眼裏,程磊就是兼具這五種品質的將領。
從初平年到興平年,再到建安年,這幾年劉俊、程磊等人都從戰場上浴血拚殺出來,平叛、剿匪、攻略、征伐,早已將他們練就成堅毅無比的戰士。
劉俊在這一年,也開始慢慢的琢磨,如果離開荊州,離開伯父鎮南將軍的庇護,自己該往哪裏走?又能走多遠?他不知道,心還沒有堅定。
抵達新野縣城,文書程秉向其稟報:“張繡將軍派賈詡大人前來祝賀拜年。”
之前書信過,劉俊知道張繡為報答援助防守宛城之事會在年底送禮拜年,但沒想到會以賈詡大人為使。
劉俊趕緊回府收拾換裝,精神一番後進前堂。
此時賈詡正坐在火爐前,懶懶的烤著火。
“賈老,讓您親自跑一趟,辛苦了。”劉俊趕緊顯身拱手,略帶歉意的向賈詡問好。
賈詡見是劉俊回來了,脫去剛剛懶散的狀態,容光煥發地微笑道:“孝廉才辛苦了,今年大雪不斷,道路泥濘難行,往返襄陽述職肯定吃了不少苦頭吧。”
接著又笑嗬嗬的令左右將準備好的禮品抬進大堂,對劉俊道:“孝廉,此乃張將軍一點心意,望收下,老夫也好回去交差。”
劉俊當然趕緊命手下接過禮品,口頭連連是對張繡的感謝,同時嘴裏也不住的開始對賈詡多了許多溢美之詞。
賈詡是何等人精,一眼就看出來劉俊有所提問。但賈詡默不作聲,等著劉俊開口來問。
劉俊來到賈詡身旁,兩人靠近火爐,麵對麵的坐著。
爐盆中炭火燒旺,炎光照耀在兩人臉上。此時大堂已無他人,兩個年齡相差懸殊的人逗留在一塊,交會在亮光下。
賈詡仔細的端詳著劉俊,這還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看著這個年輕人。
長得並不粗獷,但也不失書生卷氣質。幾年的軍旅生涯將他的皮膚打磨了一番,顯得英武豪氣。明明是一個誠懇又謙虛的貴公子,但眼眸裏已經透露著一絲精明又狡黠。
或許這就是成長吧!二十五六歲的他,早已脫去了年輕稚嫩的外衣,已然是一個雄心壯誌的壯年了。
攤著手靠近火爐,烤著火的劉俊不由自主的感歎道:“漢室傾頹,諸侯連年相互征伐不斷,不知道何時才是一個頭。”
賈詡微笑道:“天下已然亂局,是需要一個扶危救世的英雄才行。就不知道孝廉是不是了?”
劉俊問道:“賈老,還請指教一二。”
賈詡反問:“敢問孝廉之誌。”
劉俊見賈詡主動開口與其交流,便敞開心扉,道:“俊為漢室子弟,跟隨伯父來到荊州已有數年。這幾年在伯父的領導下安定荊州,平息賊寇,亦深感到天下大亂給百姓帶來的禍患疾苦。此一切全因主上蒙塵,奸逆竊命,俊有心扶漢室歸天道,挽大廈於將傾。”
賈詡道:“孝廉跟隨鎮南將軍做的很好了。”首先肯定了劉俊的能力,接著又道:“這天下之大,廣闊無邊,我們不過就是滄海一粟,想要成為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雄主霸主,首先得據守一方,積蓄力量,再憑借自身的膽氣和智慧,任用德才兼備的賢良,方才能有所作為。”
劉俊靜靜地聽著。
賈詡遲疑了一下,接著道:“劉鎮南英才蓋世,名氣傳遍九州。孝廉就在其麾下,好好發展,建功立業也是遲早的事,不必擔心抱負難酬。”
賈詡是個老狐狸啊。
雖然劉俊向他坦誠誌向,但賈詡認為疏不間親,劉俊是劉表的親侄兒,總不能叫他外出另謀出路或是撬了劉表竊取荊州吧,何況此時的劉俊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而天下諸侯混戰,外出也不過人人相食。